欢迎进入访问本站!

【B站Q1季报漫笔:不神秘,唯坚韧】 季报

股票推荐 2024-10-24872

王如晨/文

IPO后,每季财报分析师会上,B站董事长兼CEO陈睿都会被问同一问题:商业化策略。而提问者几乎都有这意味:B站货币化能力不足。

过去他的回答稳健,不出挑。2020年Q1则不同。他直接辨析了B站商业化与货币化。

他说,一直以来,未曾在B站商业化里面用monetize一词。因为,“商业化本质上是提供给用户更高质量的服务”,这个过程必须有利于用户体验、内容生态,“越到后面越能体现出这一模式的强劲”。

这辨析是一把钥匙,不仅能解释这周期B站富有质量与结构性的增长、压力面,还能让人看到较长周期的竞争力。

而“越到后年越能体现出这一模式的强劲”一句,有陈睿借此展示的B站道路自信、文化自信。这也验证了2019年B站年报发布后我们对这家公司的一些判断,尤其战略定力、运营独立性等。

让我们还原一下逻辑。

从季报数据开始:营收层面。营收同比增69%至23.2亿。其中手游11.5亿(32%。同比增幅,下同),增值服务7.936亿(172%),广告2.143亿,电商和及其他1.571亿。用户与内容层面。月活1.72亿(70%),移动端月活1.56亿(77%),日活5100万(69%)。月均付费用户1340万(134%)。毛利率与盈亏。毛利率攀升至23%,净亏5.386亿。

明显是一个高速增长季,数据传递出B站整体规模化势能、多元业务与收入结构、用户增长与留存及转化力、综合运营能力等。

很多人更习惯看激增的亏损数据,净亏5.386亿。它与23.2亿营收之间有一种张力,能反映很多。但更能验证陈睿对于商业化、货币化的辨析。

外界对B站营收似乎不敏感。许多互联网平台营收都大到让人麻木。电商GMV更甚。但营收规模却是B站目前核心压力指标。

营收能让人看到土壤潜力、生态格局、组织能力、商业化能力、资本运作以及各种杠杆化想象空间。同时,这指标的增长潜力,直接影响股价与市值。一个缺乏规模的B站,即使有号召新世代的“小而美”气质,也不足以走向更大舞台。Q1同比增69%至23.2亿,有可观一面。B站已给出Q2预期。我们判断,2020全年,B站营收将轻松突破100亿,甚至挑战110-120亿区间。

当然,结构变化更重要。手游、增值服务不但增幅强劲,收入占比也是核心;广告、电商及其他同比增幅可观。收入结构体现B站现阶段生存智慧与价值取向。它对广告植入深有忌惮,虽非禁绝,但目前广告只是培育中,除会员转化成效,B站货币化并未真正发力。今日游戏与增值服务既是内容服务品类,也是核心营收与毛利来源。游戏能平衡好B站营收与毛利率,为未来更具长尾的货币化机制创造时间。而B站电商业务未来增长可期。

当然,结构还会变化。不久前,我们说,未来B站极可能诞生一个类似阿里妈妈、字节跳动巨量引擎单元。现在不到时候,因为有赖于整体规模、多样性、数据、技术、产品化及组织架构演进。

B站2020年的基调是增长战略。这诉求体现了双边机制:用户增长与内容服务扩充,也即供需匹配、增长。

现在看B站,二次元影响依旧,但入口形态与品类,早已成新貌。它已从ACG与游戏运营商走向一个兼融PUGC、OGV的完整的内容服务品类平台,并有各种增值服务与交易属性的业务(电商)等等。同时,我们看到,B站各种垂类知识服务拓展有力,并开始走向纵深。

这家公司的面孔已非常多元。外界过去常拿它跟youtube、爱优腾、快手、抖音以及TicTok比,其实,它对标的,不可能单体,而是今日字节跳动等复杂形态的平台与市场地位。

因为,我们更重视它其他维度的数据:Q1,B站用户日均时长增加10分钟至87分钟,月活UP主及其投稿量同比翻倍,通过社区问答的正式会员数同比增66%至8200万,保持了超过80%的连续第12个月留存率。

这些更能反映当季内容生态与圈层建设、服务品类扩张、用户增长及品牌重塑成效,展现了B站“破壁”与“出圈”后的增长潜力。

整体而言,B站不如快手、爱优腾覆盖人群更宽,但它对新世代具有更高的召唤力。它的体验远甚对手。

如此,这一周期,B站强调用户增长战略,强调日活、月活数据非常关键。它的留存成效胜过一众对手。作为经典的双边平台,这家公司对用户增长与供给端的扩充及匹配,诉求更强烈。

一个投放差异应该体会到。Q1之前,快手、抖音会围绕春节红包营销争夺。B站不可能做出这样的投放。不是因资金实力,而是因为人群差异较大。它用韵味深厚而绵长的年会、“五四”“后浪”以及即将来临的各种内容主题营销来激发品牌号召力,从而驱动平台增长。

红包营销会迅速壮大规模与流量,但留存、转化压力甚大。B站恰恰相反,它的本质,其实是通过激发新世代的社区创作者的活力,壮大整体内容生态,增强多样性,为后续各种IP与交叉营销、孵化、技术创新奠定涌现的基础。

回到近5.4亿的净亏数据上来。

Q1,B站销售和营销费用大幅增长234%至6.06亿。公司表示,费用增长主要与B站应用和品牌有关的渠道和营销支出增长、移动游戏促销,以销售和营销人员增加有关。

我们确实看到正在快速变化的B站,几个月来,多起品牌营销案中,虽有争议,但它展示出来的现象级品牌营销号召力与发展空间,不逊许多巨头。

5.4亿净亏数字,与这种视野下的B站、财报显示的增长力以及70多亿现金储备比,负担并不大。它有足够的能力面对亏损。

增长战略之下,B站投资人更是支持这一策略。一位熟人甚至透露,投资人过去一直觉得B站投资与投放太保守。

在夸克看来,所谓保守,其实与B站所在的内容生态构建有关。它坚持杜绝粗放的广告投放,最大程度地保证社区创作者激励机制与用户体验,同时又要探索各种商业化,维持生存与增长,这在全球互联网,也是非常难得的发展路径。B站如此体量,拥有今日如此口碑与发展潜能,正有赖于这种坚持。

当然,这不是说它没有货币化目标。陈睿本身也不认同。他之前特意辨析过当初不做广告的说法,只是他的立场更重创作者与用户体验,更重有质量、富有结构性变化的发展道路。

我们看到,去年以来,B站股价与市值持续攀升。若自去年5月低位至今计,它的市值整体增长了170%。刚过去的一个交易日,市值已达122.4亿美元。在持续亏损局面下,它反映出,资本市场对B站增长空间的乐观预期。

我们认为,一旦B站活跃用户与会员规模达到一个新规模,一旦内容生态、增值服务以及电商服务有更合理的商业化协同,在数据、技术、商业化支撑下,这家公司会展现出可观的规模化盈利能力。

此前文章中,我们的判断是,2020年是增长年,2021年会是季度盈利年,2022年会是规模化盈利年。

我们认同陈睿对于B站商业化与货币化的辨析。他展示了道路自信、战略自信、文化自信。

夸克亦从来不认同一个公司没有“货币化能力”的说法。除了立场与价值取向,其实它更涉及发展重心与发展节奏的问题。

若只求短期变现,B站只要简单贩卖流量就会奏效。过去,这一行业流行过粗放的版权买卖。“买剧如买房”年代,乐视、“优爱腾”们的路子几乎同质。但粗暴变现早被证明不可持续。某种程度上,乐视坍塌,跟它当年手握《甄嬛传》等多部独家版权埋下风险有关:从疯狂分销到半封闭自营、涉入超级电视入口+影业等,乐视服务链条看似完整,实际却是疯狂的广告植入、硬件蚀本+会员费捆绑销售模式,它想借此渗透其他产业,构建所谓“生态化反”,实在本末倒置。

尽管已有10年之久,B站一直未失内容生态与用户体验优先的基础立场。它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发展的速度与规模化速度,却造就了一个内核坚实、在内容上拥有强大颗粒化服务、且富有多样性与巨大号召力的社区,并持续影响更多人的生活方式。

相比其他“唯快不破”的同业,B站更擅长跑马拉松。2020年,当许多过往的同业开始面临重大考验时,B站展示了它穿越周期、引领行业的特质。

当然,B站并不拒绝外部合作。我们看到,过去几个月,尤其2019年下半年以来,许多国内外品牌商家,开始将它视为新品首发的关键舞台。

不止品牌商家,还有巨型商业平台。2019年下半年,一个已经与B站战略合作的电商平台负责人,仍不失好奇地与夸克交流B站的认知。

表面来说,这与B站具有面向Z世代的号召力有关。这也是很多人的认知。但我认为,它并不止于如此。因为几乎所有平台都很重视年轻人,尤其Z世代。内在的逻辑在于,同样是年轻人,B站的消费者资产更具运营的魅力。同样的用户规模,它的留存、转化成效更高。而今天的合作形式,还远没有匹配它这一方面真正的潜力,一旦B站数据、技术解耦,它将沉淀出各种数字营销工具,从而具有更大的赋能。

当然挑战仍在。

之前我曾说,巨头们对字节跳动又爱又恨。后者确实保持着最大的独立性。但它这种风格会树立更多对手。而B站则是另一种形态,鉴于它的发展模式与定位,那些拥有内容生态、商业化基础设施是服务体系的巨头,几乎都会视它为关键的筹码,以增加出口,同时平衡与字节跳动们的竞合关系。

B站能获得腾讯、阿里们的投资绝非偶然。2019年年报发布后,夸克断言,2020年,如果生态巨头围绕B站资源发起争夺,不会令人惊讶。果然,4月,索尼投资B站。

B站的定位,虽然过去影响了自身的规模化与速度,但它的坚持,让它此刻成为巨头各种要素输出的端口。

或者说,B站就像一个数字经济时代的e-hub。它在不断扩充内容与服务品类的同时,也正在持续开放各种API接口。看上去,它是2C的服务,影响力在C端更甚,实际上它拥有2B的能力。

它的内容品类,已经超越过去的文娱视野,疫情周期,它已经展现出各种社会化服务的能力,比如在线教育等服务。B站双创机制也很分明,它拥有打造许多垂类知识与服务平台的能力。

这个维度上,即便站在2020年,我们也已经很难将B站只与快手、抖音们并列。尽管我们说它已经成为巨头借力平衡与字节跳动们博弈的筹码,但它自身注定并非如此定位。

我们已经很难准确地定义B站。唯有从发展的节奏与空间感受它的一些力量。比如价值观与商业谋略上,它拥有小米的气质;增长势能上,它就像自身领域的拼多多;而在结构上,它又拥有美团们从“吃”出发建构服务品类多样性的能力。

尽管B站目前业务板块稳定,但形态远没有稳定下来。它拥有丰富的想象空间。

这种特质与结构的养成,与B站领导力与组织力有关。尤其是陈睿,其实算得上一位连续创业者,经历、见证过多家创新企业的诞生与发展。多年来,他的角色转变多多,于B站算是合拢、聚合。

压力也在。B站是一个充满开放意识的平台。它能获得巨头青睐,说明了它的e-hub的服务型平台特质。不过,这种特质的公司,在进一步壮大之前,仍有风险。尤其是此刻巨头资本联姻合作里,有许多诱惑。如果B站无法坚持运营独立性,保证战略定力,很难规避巨大的运营陷阱。这也是我在B站年报发布时分析压力面之后得出的结论。相比这类,此刻,所谓亏损、货币化话题,都只是短期挑战。

不过,至少目前,它持续传递的声音,颇具独立性。

比如,它的内容生态构建越来越具有全球化整合思维,它的原生自制能力也在增强,我们甚至预判它现有的多样性与业务结构里,会有腾讯互娱一样的IP生成与开掘机会。B站内部是一个完整的价值链。

比如,它的业务板块之间具有“强耦合”特征,没有因为试图壮大单独一块而打破整体平衡。它是一个闭环。

再如,2020年年会与前不久《后浪》演讲传递的信息,尽管有一定争议,但整体既有多元的视野,又有革新的动力。

听说接下来它会设置更多议题,与大众互动,包括已经开始传播的与毛不易的合作,撩拨毕业主题,这是一个经典的主题。一个接近11年的公司,拥有如此心态,它展示了B站的内容生态与品牌营销的新思维。

当然,我们也捕捉到一些新的信号。就是B站的扩张与增长战略,也可能会在内生性模式基础上,融入外延部分。

比如,B站董事会成员新近发生变动。原独董靳文戟已辞去独董与董事会三个委员会中的职务。前复星高管丁国其已成为新的独立董事。

B站称,靳文戟辞职,非因任何分歧。考虑到他作为B站之前投资方君联资本的代表,或许,他的身份变动意味着,B站视野不会局限于TMT概念。

陈睿表示,丁国其加入董事会,会对B站现有董事会成员的技能和经验提供高度补充。而夸克结合丁国其职业履历,尤其复星国际多年财务、资本运作、资产管理生涯,加上此刻管理咨询服务,我想,现金流稳定、现金储备不错、股价正处一个阶段性高位的B站,或许有它的资本运作动力。

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觉得它多神秘。真正拥有内核与立场的企业,总是在变动之中展示不变的部分。B站不神秘,唯坚韧。

Copyright © 2024 第三财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19220号     技术合作:544727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