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神虽然牛掰,但穿越回南宋,未必能算出当时的数学题
韦神虽然牛掰,但穿越回南宋,未必能算出当时的数学题。
比如这道题——
四人合伙,做外贸生意,本金居然有5种不同的来源:
金子、银子、食盐、盐钞、度牒。
股份构成如下——
甲出金子二百两、食盐四袋、盐钞十道;
丙出银子1670两,度牒15道;
等等此类。
以上总计42.4万贯,从外商那里屯了一批胡椒、象牙和沉香。
四人之间,还有连环借贷关系——
甲借了乙的盐钞,
乙借了丙的银子,
丙借了丁的度牒,
等等此类。
最后求——
利润如何分成?
原题出自南宋数学家秦九韶的《数书九章》之《市易篇》。对韦神来说,最难的不是四则运算,而是如何折算这些“钱”?
金银自不用说,天然就是货币,盐怎么还能当“钱”呢?
宋代延续了管仲和汉武帝以来的“盐铁专卖”传统,食盐必须由国家统购统销,老百姓贩私盐10斤以上,妥妥就是死罪,所以盐的价格很稳定,又是日常刚需,和今天的茅台酒有点类似,是一种具有金融属性的“硬通货”。
所以用实物盐来做资本入股,大家一起做生意,有什么问题呢?
那么实物盐怎么变现?
国家认定的销售资质,称为“盐引”,又称“盐钞”。
商家必须先向有关部门购买盐钞,然后才能在指定年限内,去指定的盐场进货,最后上市交易,赚取垄断利润。
盐钞和股票有点像,都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就是一“钞”,也就是原题中的一“道”,在有效期之内,可以多次转手、重复使用。
大商家为了壮大自身实力,也愿意向“散户”收钞。
除了盐之外,像茶叶、香料、染布用的矾等等,也都有类似的“钞引”,商家和市民日常“炒钞”,也很频繁,专业买卖钞引的地方,就叫做“买钞场”,类似与今天的期货交易市场。
盐钞在当时,其实和今天的股票、债券等等一样,是一种有价证券,用来入股做生意,又有何不可呢?
最后就是度牒,说白了,就是国家给出家人发的“签证”。
咱们看《水浒传》,武松犯了命案,孙二娘就给他找来一道度牒,从名义上,就是国家认证你遁入了空门,可以去寺庙挂单,有吃有住,案底也算是消了。
但度牒更大的好处,是出家人终身免除赋税,不服兵役劳役,能省下一大笔钱,所以这玩意儿不是白给的,要向有关部门花高价来买。
甚至有些时候,可以从官府买到空白度牒,转手加价再往外卖,买家填上名字就能避税。
北宋王安石变法时期,空白度牒的官方定价是130贯/道,到宋徽宗时期,就被民间炒家炒到了220贯,后来遭遇“熊市”,又跌到了90贯,逼得中小散户纷纷割肉清仓。
那你说,用度牒做资本,入股外贸生意,是不是也说得通?
而且因为钞引和度牒,都有专业炒家操盘,价格变幻莫测,纵然韦神穿越,估计也很难算清,《数书九章》中的练习题。
最后说一句,《数书九章》中的“正负开方术”,可解任意高次代数方程,书中就给出了一元十次方程的例解,为元朝数学家朱世杰的“四元玉鉴”,也就是四元高次方程的求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秦九韶的“大衍求一术”算法,与现代计算机编程的原理如出一辙,欧洲人直到18世纪,才由著名数学家欧拉和高斯,分别得出过秦九韶相同的运算结果。
所以老实说,韦神在今天的数学界,还远远没有达到,中国古人领先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