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访问本站!

【王晋斌:相比直接补贴企业,发放“就业券”更有助于社会公平】

股票投资 2024-08-14275

王晋斌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出品 | 搜狐智库

编辑 | 郑青春

近日,上海市奉贤区探索向帮扶对象发放“就业券”,为他们搭建优先被企业录用的“绿色通道”。据了解,“就业券”的发放主要面向零就业家庭 、处于失业状态的就业困难人员、低收入家庭、应届大学生和退伍军人这五类人群。

为鼓励企业对持有就业券的人员优先录用,奉贤区对企业吸纳持券人就业且税后月收入达到上海月最低工资标准1.5倍以上的,给予企业1-1.5万元的一次性补贴。补贴的资金由区镇两级财政共同承担。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晋斌认为,发放“就业券”鼓励困难人群就业,鼓励企业招收员工,有利于刺激就业需求,同时刺激供给端。给就业帮扶对象发放“就业券”相比给企业发放补贴更加公平。

王晋斌表示,相比直接给企业补贴招工相比,“就业券”带有定向就业的性质,只有拿到“就业券”的五类人被企业雇用,企业才有资格收到政府补贴。就业券有帮助特定群体提高收入的作用,有助于降低收入不平等。

他认为,“就业券”类似于一种资格审定,五类人可以领取,并不直接形成购买力,而是要通过就业获取收入。和直接发放给五类人消费券相比,刺激需求的购买力弱一些,但是能增加就业,维护社会稳定。

对于“就业券”是否能大规模推广,王晋斌表示,需要看各地就业情况,总供给和总需求要匹配。如果大规模刺激供给端,需求侧上不去,反而影响政策效果。

【搜狐智库:聚集学者与企业家智慧,把脉经济趋势。如有意投稿或联系现场报道、访谈、节目合作事宜,请发邮件至zhikucaijing@sohu.com】

Copyright © 2024 第三财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19220号     技术合作:544727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