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访问本站!

上海为什么不是国际大都市_全国人大代表王忠林:把济南建设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股票推荐 2024-07-26850

全国人大代表、济南市委书记王忠林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信息》记者 梅淑娥 北京报道】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忠林两会期间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畅谈了济南市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把美丽泉城建设成为“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话题。

中国经济信息:济南市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数字化产业和医药产业很亮眼,请介绍下这方面情况好吗?

王忠林代表:近年来,济南市始终坚持把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编制《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成立领导小组及22个专项指挥部,构建了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十大千亿产业加四大支撑的“10+4”工作推进体系,强力改造提升旧动能,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积极创建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加快建立符合省会禀赋的现代产业体系,新旧动能转换呈现强劲态势。2018年全市(济南莱芜区划调整前)生产总值达到7856.56亿元、增长7.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52.8亿元、增长11.2%,税收占比达到82.3%;进出口总额增长16.2%,成功跃升“世界二线城市”,强势跻身“亚洲城市50强”。今年,济南确定了270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1.16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突破3000亿元,是近年来总投资和年度计划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年。2月27日举行了“聚力项目建设,加速动能转换”重点项目春季集中开工活动,114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截至目前,270个重点项目已开工221个,开工率81.9%,完成投资451亿元。

关于数字化产业发展情况。近年来,济南市以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等十大千亿产业为引领,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制定了《济南市加快数字经济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两大优势产业和数字经济发展良好生态。按照国家核算方法初步测算,2018年济南市数字经济规模达2600亿元左右,约占全市经济总量的36%;数字信息产业突破3000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占全省50%以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获评全省唯一支持的支柱产业集群。一是数字产业化形成一定基础。近年来,我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电子信息制造业分别以21%和15%的速度快增长,总和突破3000亿元。其中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居全省首位,拥有软件企业2000多家,从业人员29万人。二是产业数字化初具规模。制造业数字化加速转型,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制造业规模达到3300亿元,占工业50%以上。建成全国首个面向工业园区的工业大数据平台,全市50%的装备企业推广智能化延伸服务,智能制造成为制造业发展新的增长点。三是数字经济生态加速形成。济南市是国家智慧城市、电子商务、信息惠民、三网融合试点城市,是全国进入信息社会初级阶段的六个省会城市之一,列全国智慧城市百强第六位。去年济南荣获2018中国领军智慧城市。成功举办全国首个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国际峰会,形成了“智慧城市建设全国聚焦济南”的峰会效应,打造“善感知、会喘气、有温度”新型智慧城市做法,获人民网首页头条点赞。政务云获得全国最高等级评估,政务数据开放和企业上云走在前列,荣获中国云计算大数据最佳实践奖。四是信息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济南是全国重要的通信枢纽城市和跨省域网络核心节点。拥有全国联通最大的互联网数据中心,出口带宽超过10TB,与北京、上海等绝大多数省份建有直连电路。移动电话普及率全省第一,宽带网络性价比国内一流,固定宽带速率列省会城市第一位,城市信息安全评价全国第一。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方面,济南医学教育、医疗机构、三级医院、国家重点临床专科等重要医学资源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国内大中型城市也居前列。济南以此为基础,规划建设了总投资2000多亿元、占地45平方公里,集教学、科研、医疗、康养为一体的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国际医学中心以医疗服务为核心,重点打造“医、教、研、产、养、服”六大产业集群共生共荣的医疗健康产业生态圈,以及配套完善的城市服务支撑体系。强化涵盖六大支柱产业的创业孵化等城市服务功能,打造包括国际服务基地、创新创业中心、医药会展中心、药品保税仓库、金融服务、专业咨询服务、医学著作出版社、医疗药品贸易公司等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目前,已完成拆迁安置、基础设施建设投入460多亿元。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肿瘤医院质子临床研究中心、高端医疗孵化研究中心“四大核心项目”破土动工,其中,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将于今年9月实现招生;中美计算医学创新中心、国家人类遗传共享服务平台山东创新中心、中能直线加速器等高端项目集中签约;国家人类遗传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山东创新中心通过科技部验收,项目一期实验室、样本库即将在孵化期内投入使用并承接国家任务。

济南是国内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具备生产化学原料药和制剂、生物药、中药、保健品、医疗器械、医药包装材料及医药物流等多种门类产品能力,形成了研发、生产、外包服务、医药物流、医疗服务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2018年全市共有药品生产企业65家,过亿元企业21家。

中国经济信息:相比其他地方,济南在改善营商环境和吸引人才方面采取了哪些“先行先试,先行先改”措施,效果如何?

王忠林代表:济南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把“一次办成”改革作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抓手,秉承“外地能做到的,济南也能做到,而且要做得更好”原则,积极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先进城市做法,制定了“一次办成”35条具体措施,明确了1165项“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推动营商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有效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创业热情。2018年济南被评为“中国企业营商环境十佳城市”。

自去年6月份实施“一次办成”改革以来,济南市新增市场主体呈井喷之势,平均每个工作日新登记市场主体超过1100户,最多的时候能达到1500多户,市场主体增速由全省第16位升至第1位,截至今年1月30日全市市场主体数量达到93.78万户。能够取得如此明显成效,主要是因为实施的改革举措标准高、有“干货”、接地气,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其中一些举措在全省全国都具有突破性首创性。一是在全国首创“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二是在全省率先实施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三是在全省率先实施“零增地”技改项目建设承诺制。四是在全省率先完成政府网站集约化整合。五是创新设置“马上办”综合受理窗口。六是打造“1+3”全方位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格局。

近年来,济南市牢牢抓住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大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坚持“引、育、用、留”并举,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形成了“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生态环境。去年,济南新引进大院大所和高端研发机构103家,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新入选数量全省第一;诺奖工作站达到3家,院士(专家)工作站达到77家,博士后工作站达到61家,集聚院士66人。

济南市牢固树立大人才观,出台了“人才新政30条”、“高校20条”、泉城“5150”引才倍增计划等35个引育用留“全链条”人才实施细则,对人才的引进培养、创业扶持、生活保障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完善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政策支撑。

去年7月,成功举办了首届济南新动能国际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大赛聚焦新一代大数据与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三大领域,来自25个国家的96个优秀人才团队项目入围总决赛,其中院士项目5个,首席科学家、知名教授、高级研究员团队项目47个,目前已有40多个项目签约落地。今后,济南每年都将举办高水准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推动招才引智工作高质量发展。

打造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济南模式”。目前全省首只海外引才基金——济南金控海投基金已经设立,已签约4个英国科技项目,并获得海外配资;依托海外创业基地、创业联盟等海外群团组织,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维多利亚州、美国旧金山、比利时等地新建了5个离岸基地创新驿站,在德国、法国、加拿大、美国、新西兰以及北京和上海,分别设立了7个人才工作站,积极延揽海内外高层次人才。

济南市占地366平方公里的国家侨梦苑、占地45平方公里的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占地3.2平方公里的中央商务区、规划面积110平方公里的中德企业合作区等一批载体平台加快建设,中国(德国)欧洲境外企业联盟也在济南成立。济南高新区建设的全国首家以人力资本为主题的人力资本产业园,已开园运营。历下区燕山大厦人力资源产业园运营2年,吸引入驻规模机构26家,营业收入60亿元,与汉峪金谷产业园一同获评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目前,济南全年人力资源服务业产值已突破百亿元。

中国经济信息:在众多省会城市中,济南市雄心勃勃非常亮眼。你们提出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口号,请问你们这个目标的内涵是什么?如何实现?

王忠林代表:习近平总书记去年6月到山东视察,要求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作为省会,济南必须走在全省前列。围绕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省委省政府对济南提出了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把济南这个山东经济龙头扬起来”。济南对标对表,建立了“六个走在前列”指标体系。在发展目标上,建设央企和跨国公司北方基地,争创国家中心城市,加快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当好新时代全省走在前列的排头兵。在具体任务上,做到“六个走在前列”,即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抓好干部队伍建设上走在前列,并将“六个走在前列”目标细化为64项具体指标。在实现步骤上,分两步走,到2020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国位居前列,经济总量迈上万亿台阶,基本确立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地位,基本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泉城;到2035年,综合实力跃至全国上游,力争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全面建成“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大强美富通”是这个目标的内涵。“大”就是规模大、总量大、体量大;“强”就是实力强、质量强、势头强;“美”就是生态美、生活美、生产美;“富”就是物质富、精神富、市民富;“通”就是路通、心通、气通。济南参考一些国际比较通行的标准,主动对标深圳等城市,结合省会实际,研究制定了由28项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截至2018年底,济南市已经有部分指标超过或接近标准。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忠林满怀信心地表示: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下,济南市上下团结一心不懈奋斗,一定能够尽快把美丽泉城建设成为“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Copyright © 2024 第三财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19220号     技术合作:544727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