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公司在强烈唱空中股价不断上涨!市值已超百度】股价为什么上涨
高仿货聚集地?恶意营销?捆绑式消费?在不断的唱空声中,拼多多股价屡创新高。8月30日美股收盘,拼多多大涨8.66%,市值达390.67亿美元,超过百度一跃成为中国第五大互联网上市公司。百度当日收盘涨幅为1.2%,收于每股104.83美元,市值363.4亿美元。
01
有人曾花100万做空拼多多
2019年1月,一篇《为什么我要花100万做空拼多多》的帖子在雪球火了起来,雪球用户@臭皮匠投资研究 100万实盘做空拼多多,并发表文章梳理自己的投资逻辑,文中提到:做空拼多多的原因大抵只有两点,一是商业模式注定行不通,二是拼多多没有产生正向的社会价值,甚至产生了负面影响。
他觉得拼多多和历史上夭折的小电商没有太大区别,廉价商品的模式不会有太可观的用户留存,大家动动手指就转到另一个平台;而且不认同黄征所讲的C2M、供应链、聚拢客户需求等商业模式,恰恰相反认为这种模式是拼多多行不通的。拼多多低廉的价格对应的是商品本身的质量问题,而非最好的货+最好的价格。
此贴一发引得无数持同样观念的球友赞同:
“而且我觉得赚没钱人的钱,是更加不靠谱的事。”
“摆脱不了假货形象的拼多多没有长期的未来,这也是为什么阿里当时全力扶持天猫脱离于淘宝。”
“农货属于生鲜品类,长途生鲜运输损失非常大,客单价30元可能运输成本需10元以上,成本高企无法盈利,在一号店和飞牛网中已经证伪,所以我认为生鲜品类是最难做C2M的,如果可以做,也是拥有最强物流体系的京东。”
02
多空头观点博弈
在2018年,雪球用户@Ricky 发帖《对$拼多多(PDD)$ 的认知,我大概经过了三个不同的阶段》讲到:
第一个阶段认为拼多多是不可持续的社交电商泡沫。
这个阶段对拼多多的认知主要是微信群朋友圈的拼多多拼团链接、媒体各种负面报道以及报道下面附带的各种抨击,我自己也完全没有下载使用拼多多,让我对拼多多完全是低价和LOW的印象,和现在很多质疑拼多多的人一样甚至认为这是个“骗局”。
第二个阶段认为拼多多是线上最大的十元店+农产品集贸市场。
拼多多作为中国互联网现象级的产品,作为职业习惯,不应当把认知停留在自己的偏见中,在拼多多IPO前后加强了对拼多多的研究,主要通过自己做用户体验、找到拼多多的买家和卖家用户做草根调研、翻读招股书、黄峥的公开访谈和公众号、电商从业者访谈等等,对拼多多的认知有很大的改观,主要是:
1、买家端:找到了一些拼多多的用户,他们在日常生活用品和水果这两大品类上用拼多多的购买频率很高;
2、卖家端:找到了一些拼多多卖家进行交流,有不少卖家是电商老江湖,也有些卖水果的是直接从原产地发货的,这些商家在拼多多上有自己赚钱的生意经,能赚到钱;
3、第三方数据和从业人员:拼多多流量很大,包括从给拼多多卖家做服务的供应商,得知拼多多的单量很大;
这个阶段我认为拼多多有可能做成全球最大的十元店和农产品集贸市场,成功的原因是前几年淘宝中小商家的溢出效应和从微信搞来的巨大社交流量。
第三个阶段认为拼多多有可能成为中国电商的重要一极。
这个阶段的研究方式和二阶段其实差不多,但是加强了产业调研以及数据分析,特别是有三组数据让我对拼多多的认知有了升级:
1、拼多多的用户规模已然是中国电商里第二大,截至2018年6月的前十二个月,拼多多的活跃买家数是3.436亿,超过京东的3.138亿,仅次于淘宝的5.76亿,并且增速仍然是所有电商里最快的;
2、通过第三方数据得知拼多多的平均用户时长大概能做到淘宝的60%多以及京东的2-3倍(非精确数据,但能说明问题),这点很颠覆我之前的认知,说明拼多多核心用户也是和淘宝用户一样是在“刷”或者“逛”的,有海量用户又有用户时长,并且是直接变现的商业流量,2017年订单数43亿,2018年上半年又升至75亿单;
3、是拼多多水果农产品的GMV占比估计是不足10%的,服装等其他品类的GMV占比更高,说明我在第二阶段对拼多多的定位是错误的(估计我那时候的样本不够大),或者说十元店和农产品是拼多多的优势品类,但不是仅仅局限于此,拼多多的SKU是覆盖其他品类,而拼多多上市后对其集中攻击的品类大多数也是服装、电器、化妆品等多元化的各个品类,这是个侧面验证;
而拼多多能在短短三年取得飞速增长,并且成为中国电商的重要一极,我认为主要是:
1、阿里和腾讯对物流和支付这两大基础设施的完善:主要是指阿里带动下的通达系,使得我国快递行业非常发达,低成本+速度快,能有类似10块钱包邮若干斤水果的能力;以及微信红包带动下的微信支付,很多原来不会网购的人群因为微信红包里收到的零钱尝试网购,所以拼多多是站在阿里和腾讯这两大巨头肩上做起来的;
2、商业模式的两大创新——社交拼购和商品信息流:微商在此前被认为是社交电商,很好的利用了微信的社交流量,但是拼多多的拼购模式又更进一步,以为微商本身是缺乏互动的,而拼购则是很强的互动行为,拼多多相当于用了社交游戏的方式很好地把微信的社交流量转化为了商业流量,这才是社交流量最佳使用说明;拼多多把流量从微信导入到APP后,APP里采用的不是淘宝的社区和京东的货架模式,而是今日头条的商品信息流方式,进行高效的流量分发,并且黏住了用户。这是商业模式的成功。
3、团队:一是黄峥作为创始人的能力,二是从腾讯、阿里等过去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这个团队有钱有能力,有思路方向对,并且用创新、毫无历史束缚的方式在玩转拼多多。
03
靓丽的Q2财报
拼多多股价不断创新高,从其最近发布的一次季报数据中,我们就能发现拼多多的表现足够惊艳:亏损逐年收窄,APP月活环比增7600万达3.66亿!以下我们详细分析:
Q2年度活跃买家达4.83亿,环比新增3990万,APP月活达3.66亿,环比新增7600万,这数据的足够惊艳,也超出了不小的预期,有打了其他家的脸了。
二、财务情况
1.GMV 及货币化率
Q2 GMV-TTM增长至7091亿,环比增长27%,较上季度有显著提高,人均GMV(TTM)也快速提升至1468元,不过相较京东仍约有3倍差距,想要继续保持高增速,拼多多在3C家电品类的优惠补贴就不能停,当前把用户习惯培养起来远比追求利润要重要。
拼多多的货币化率和预期一致增速大幅趋缓,Q2为2.94%,整体与阿里还有些差距,但拆分来看Q1的广告费率就已经超过阿里,这是很难再快速提升的原因。佣金方面,拼多多目前只是替第三方代收。
2.营收及成本
公司具体收入及利润情况见下表,其中毛利率变化不大,但亏损率有显著收窄,主要得益费用最大头的营销费用增速不及营收的增速。
三费方面,最需要重点关注的自然还是营销费用,Q2占比营收降低至84%,这也是另一大超出预期的地方,Q2的转化效率是有明显的改善。从5月份上线的“百亿补贴” 对以iPhone为代表的手机品类很倾斜,在用户增长趋缓的背景下提升客单价对公司业绩至关重要,补贴最大目的也是改变用户心智,增加用户对拼多多的信任,让用户感知到除了天猫、京东,拼多多实际也能提供3C家电等高价商品的优质服务。能否改变用户心智(摘掉“五环外”的帽子)这对拼多多的成长意义非凡,目前来看做的还是不错的。
此外,管理费用显著下降主因是去年同期的一次性股票补偿费用所致。
用营销费用/新增买家 换算出获客成本,成本较Q1下降至154元/位,但此公式计算的结果是越来越失真的,以前买家基数小,绝大部分营销开支是用在增加用户上,但目前的体量就要分两部分,一是老用户的留存,二是新用户的增加,但财报并未具体披露,同样阿里也是,直接比较存在的bug。
在《为什么我要花100万做空拼多多》文末,作者写到:“或许很久之后的一天,拼多多成了中国最火的购物APP,拼多多的成功成了我们的经典范例。拼多多的目标客户,广大并不富裕的同胞,就如同拼多多广告中说的一样,每天随时随地拼多多,有事没事拼多多,沉浸在拼多多带来的即时快感中,我做空拼多多的一百万也就亏完了。”
半年后,拼多多还不是中国最火的购物APP,也没有收获100%的成功,但是随着用户及投资者对它模式的认知的不断改变,或许这段话会逐一实现。
部分内容引用:雪球用户Ricky、对数资产等
风险提示:雪球里任何用户或者嘉宾的发言,都有其特定立场,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要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
雪球App上新啦!大神私房炒股选基攻略、财经热点第一手解读,只在雪球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