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访问本站!

中国经济趋势【宋清辉: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

股票推荐 2024-07-18442

实践结果证明,中国经济并不脆弱,相信未来的中国经济,必将突破一时的阴霾、长期向好。

制图王珍

■宋清辉

虽然说过去不能代表将来,但中国在全球经济跌宕起伏中交出的满意答卷,说明中国经济抵御风险、对抗压力的能力正在增强。如果中国在2019年以及未来几年的发展中继续保持这种奋进的状态,在以经济高质量增长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还将继续稳定走高。

对老百姓们而言,在生活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手中可以使用的钱多了就代表着生活好、经济好。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扣除价格因素(CPI)后的实际增长6.5%。

收入多了有助于刺激消费,虽然有很多人“被平均”,而且社会中不乏许多“消费降级”的声音,大部分人的支付能力、可负担能力却在进一步提升。数据显示全国居民2018年人均消费支出19853元,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为6.2%;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0987亿元,比上年增长9.0%,保持较快增长。考虑到2019年个人所得税的征收采用新的征收形式,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还将进一步提升,也将进一步刺激到各行各业的消费。居民的消费欲望增加,将刺激各行各业的生产。

从工业表现来看,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实际增长6.2%,增速缓中趋稳。相关数据有如下两方面值得注意:

一是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9%,另一个是新兴工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其中铁路客车和微波终端机增长均超过100%,新能源汽车和生物基化学纤维分别增长40.1%、23.5%。从2018年的表现来看,我国工业正处于转型、过渡时期。一是新兴产业处于发展的关键期,我国近年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和投入力度,离我们越来越近的科创板就是一大助力。发展新兴产业必然会淘汰一部分夕阳产业,这个过程会带来阵痛以及一段时间的不稳定,当科技创新普及、打牢市场基础、对实体经济起到推动作用时,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新兴工业产品产量的快速增长将会令这一天越来越近。

二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将不断升级的物联网技术融入制造产业,推动各产业稳定、健康、绿色发展。有数据显示,我国当前传统制造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高达八成以上,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将有助于提高这些传统工业的生产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扩大生产规模,并充实、完善上下游供应链。未来,随着国家进一步的重大技术改造工程和工业强基工程,将继续提高我国的工业化水平。

从服务业表现来看,其在我国GDP占比已经超过50%,全年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比上年增长7.7%,值得关注的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达37.0%、10.1%。作为我国当前重要的一大产业,服务业保持着较为快速的增长状态,并与工业发展配套,将推动工业和服务业共同高质量发展。随着我国进一步的开放,引进的先进技术和积极的理念将进一步刺激工业和服务业健康、稳健运行。

2019年达沃斯论坛中,中国再一次向外界展现出了中国信心,这并不是空谈,中国每一年都能向全球汇报所取得的成就,夯实不断增强的综合实力。不可否认,过去的一年是世界经济形势极为动荡的一年,贸易保护主义从发达国家抬头,使得全球金融、投资等都不景气,中国在这种情况下抗住重重压力,政府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等一系列政策使得中国经济稳健增长,GDP6.6%的增长、超过90万亿元人民币的成绩单,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持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大的贡献者。

结合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增长以及国家相应战略和政策,中国经济还将处于进一步筑牢基础、提高抵御各种风险能力、在转型同时培养新动能的阶段中。在这阶段,进行结构性调整的过程中,中国经济会在表现上看起来处于较慢的状态,就比如历史数据显示我国1996年到1999年的GDP增速在跌破10%后持续走低,完成调整后经济开始了新一轮的增长。现在的情况与当年相似,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进入新车道之后,有扎实底部的中国经济将会重新迎来一轮有速度、有质量的增长。

当前,有一小部分人并不看好中国经济。其实,过去十年,也有人不看好中国经济,再往前推十年,还是有人不看好中国经济,继续往前推十年,同样有人不看好中国经济。然而实践结果证明,中国经济并不脆弱,相信未来的中国经济,必将突破一时的阴霾、长期向好。

(作者系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著有《强国提速:一本书读懂中国经济热点》等书)

Copyright © 2024 第三财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19220号     技术合作:544727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