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访问本站!

碧桂园是民企吗【民企接力脱贫攻坚战,阿里巴巴、碧桂园各显身手】

新三板资讯 2024-07-14224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过去一年,全国各地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推进精准脱贫各项工作,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进展。

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发布了《关于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指出,去年全国在脱贫攻坚战中取得的成就,离不开产业扶贫、“三保障”等补短板强弱项工作,也源于贫困群众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各级党政机关、国企的指导与支持,近年来扶贫战线上还涌现了一支生力军。从新希望的产业扶贫“授人以渔”,到碧桂园的党建扶贫扶志、就业扶贫扶技,再到阿里巴巴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的双管齐下,民营企业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它们的责任与担当。

阿里巴巴:治贫先治愚

报告称,2018年,全国各地着力做好“三保障”工作。加大教育扶贫力度,斩断贫困代际传递链条,已有2075个县制定了控辍保学方案。落实健康扶贫政策,防止因病致贫返贫,我国目前已全面建成了从三级医院到县医院互联互通的远程医疗网络。

2017年底,阿里巴巴成立脱贫基金会,并宣布之后的5年会在教育、健康等5大领域投入100亿元脱贫。在教育扶贫领域,阿里巴巴将通过乡村教育计划和职业教育计划,为乡村教育持续赋能。

在乡村教育方面,马云公益基金会围绕乡村教师、乡村校长、乡村师范生、乡村寄宿制学校探索了四种模式。自乡村教育计划实施以来,累计623个贫困县参与项目申报,直接影响超过2000所学校、超过8万名乡村教师,影响学生数超过100万人。

在职业培训方面,阿里巴巴围绕着培养乡村建设需要的职业人才,重点探索职业技能培训计划、职校人才培养计划两种模式,在为贫困地区就业者、创业者开展职业培训的同时,帮助贫困地区职校学生成才。

2018年10月,来自陕西省周至县等贫困县的电商专业职教教师在杭州进行了为期3天的培训。参与培训的周至县职业学校副校长宋攀峰说:“之前,我无法想象客服的岗位如此重要。回去以后,我要整理这次学到的新电商理念,重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在健康扶贫领域,阿里巴巴公益、蚂蚁金服公益、蚂蚁金服保险与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发起“顶梁柱健康扶贫公益保险”项目,以全民参与、全透明全跟踪、便捷理赔、精准覆盖的模式,实现“互联网+精准脱贫”。

截至2018年底,该项目累计筹集27亿笔、1.36亿元的公益捐款,已为来自12个省区66个贫困县的425万人次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保险。

碧桂园:扶贫先扶志

报告称,2018年,各地区各部门高度重视激发和涵养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大力破除“等靠要”思想和简单依靠给钱给物扶贫的落后观念。各地也制定大量配套措施,通过传授一技之长,提升贫困群众的生产技能和参与意识。

受思想消极、技能不足等主客观因素影响,部分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能力不足,自身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针对这种情况,碧桂园集团在扶贫工作中以党建为引领,在帮扶县建立一线扶贫党支部,引领贫困人口正确认识脱贫奔康政策,实现“扶贫先扶志”。

近年来,各地的碧桂园扶贫项目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关爱和励志活动。它们寻找140位德高望众的“老村长”担任一线扶贫项目部党支部副书记,通过言传身教、典型引路促进贫困群众观念更新、思想转变。

与此同时,碧桂园还以农村、市场和集团用工需求为导向,立足当地实际、联动各方资源培养新型产业工人和职业农民。这既包括为贫困劳动力安排工作岗位、提供岗前培训,也涵盖了组织贫困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农业技能、特色工种技能学习等内容。

“我不是不想打工,可是我文化水平低,又没有一门手艺,当时没有人肯请我的。”广东省英德市的李观练曾这样描述自己以前的打散工经历。直到2018年,碧桂园旗下子公司广东腾越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了免费培训,李观练才一偿宿愿。

在广东腾越“英德市贫困户劳动力—SSGF产业工人”第三期定向委培班顺利结业后,李观练从月薪2000多元的“农村散工”变成了月入8000元的产业工人。今年,李观练还作为就业代表回到了家乡,积极带动乡亲们参与就业扶贫的培训。

新希望:万企帮万村

报告称,2018年,国务院有关部门明确把带动贫困户精准受益作为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安排产业扶贫项目的前置条件,广泛开展贫困地区产销对接,着力解决农产品“卖难”和加工增值增收的问题。各地在产业扶贫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

作为以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为主导的综合性企业集团,新希望集团在产业扶贫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新希望1+1”精准扶贫计划,就是以产业扶贫为引领,致力于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和环境特点,帮助当地发展特色产业。

2016年,新希望在四川省喜德县贺波洛乡跃进村试点首个集约化生猪养殖项目。项目采用“政府+龙头企业+养殖大户+N个贫困户”的精准扶贫模式。最终,该项目通过2个年出栏1000头猪的养猪场,带动21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增收。

针对四川省昭觉县特口甲村海拔高、资源弱、劳动力弱等的特点,新希望又引入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将原有模式升级为“政府+扶贫单位+龙头企业+村集体+N个贫困户”的模式,共有62户贫困农户参与其中。

在该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由新希望、村集体,昭觉县政府补贴和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扶助,贫困户(依靠扶贫贷款)共同投资。在经营管理方面,新希望提供猪苗、饲料、技术培训、技术人员支持,承担疫情、行情等风险,并负责生猪销售及保底支付代养费。

该项目规划修建的1个养猪场,年出栏生猪可达5000头。在扣除土地租金、工资、能耗等成本费用后,可带动整村贫困户每年每户增收4000余元。

此外,新希望还与陕西省乾县签订了20万头生猪产业扶贫项目,与四川省南充市签订了总投资7亿的精准扶贫养殖项目,与河北省阳原县签订了总投资5亿元的精准扶贫养殖项目等。目前,上述项目均在施工建设中。

Copyright © 2024 第三财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19220号     技术合作:544727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