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银行储值卡好(曾经辉煌的银行储值卡)
曾经辉煌的银行储值卡
上世纪进入九十年代,中国的银行个人业务逐步跨入“卡”时代。相对于信用卡、储蓄卡等卡种的发展,让人惊奇的是,最先繁荣起来的是储值卡。
最早发行储值卡的是一些大型商场,在方便顾客购物的同时,商场更看重的是它可以快速回流资金。对此,与商场有较多业务联系的银行自然是热烈欢迎的。为了鼓励商场把钱存到自家银行,不少银行还承担起了商场的发卡成本。因此,我们会在一些早期的商场储值卡的卡面上看到印着某银行的大名,却在卡背面说明里发现:卡的解释权在商场。或只注明:该银行负责结算。所以严格地说,这类卡上有银行名称,但不算是真正的“银行卡”。
随着发行储值卡的商场越来越多,银行也看上其中商机,干脆由银行自己牵头与众多商家合作发卡。这一时期,银行为了降低发卡成本,出现了大量在普通银行卡上加字的专用卡(即相当于储值卡)。虽然银行储值卡让商场失去了主导权,但得到的是银行更高层次的客户群和范围更广的发卡网络,可谓双赢。
银行出手,果然不一般!我至今还记得。有的银行储值卡附带的使用说明里,可使用的商家名单能折叠成一本小册子。一时间,全国各地、各个银行的各种储值卡遍地开花,令人目不暇接。银行把储值卡做得越来越精美,很多卡发行数量惊人。从收藏角度看,有人说:老卡也有很多价值较低,主要指的就是这种类数量很多的储值卡。当然也有一些例外,但仅从地位来说,绝大多数储值卡,很难超越同期的信用卡和储蓄卡。
毋庸讳言,因为储值卡不记名,无形中方便了某些“赠送”。记得90年代中期,大城市的月平均工资几百元时候,有的银行储值卡面值动辄五千甚或上万,显然已经超出当时普通老百姓的日常消费需求。很多购买储值卡的人,并不是有直接购物需求的人。针对银行储值卡的乱象,在1997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发文件叫停了银行储值卡。 当然,这次叫停,是收回了原先各地银行自主决定发行储值卡的权利,改成需要事先报请中国人民银行各地分行批准。而到了2000年,人民银行再次发出通知,则是全面制止各银行发行储值卡,防止银行以千禧年等纪念活动为由,发行各种储值纪念卡……自此,辉煌一时的银行储值卡,终于淡出人们的生活…
由于当年银行储值卡种类很多,限于篇幅,我在图例中只挑选了中国银行早期比较有特点的一些展示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