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产品销售_销售理财产品谨防报喜不报忧
消费日报网讯 “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可经过近两个月的调查,记者发现吉林九台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九台农商行)在前期向消费者介绍理财产品时,报喜不报忧,不做任何风险提示 。
虽然监管层面已经出台多项规定来规范银行理财产品,然而九台农商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仍然没有尽到风险告知义务。就此事记者走访了九台农商行几家营业网点。
第一家支行说法:产品风险肯定没问题
记者首先来到位于长春市景阳大路上的一家九台农村商业银行支行。听说记者要购买理财产品,一名工作人员问到:“你要保本的还是不保本的?保本的现在都卖没了。”随后,这名工作人员就在大厅内,拿出了一张理财产品的介绍单。记者看到这张介绍单就是用一张A4纸打印的,上面写着九台农商行近日的理财产品,分为保本浮动型和非保本浮动型,并且标注着产品相关信息。在这张介绍单上记者并没看到任何的风险提示字样。记者咨询:“你们产品的安全性咋样?”这名工作人员回答到:“那肯定没问题呀,因为我们保本产品今天十分钟就销售没了。”记者问到非保本型产品安全性怎样时,这名工作人员依然很肯定的回答:“没事。”这名工作人员保证到:“咱们银行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从没出现过理财到期不给钱的。”并一再保证“她们不会自己砸自己招牌,肯定没问题的。”
第二家支行说法:“非保本”理财产品一点都没风险
在长春市泰来街附近的一家九台农商行支行,这里工作人员同样在介绍理财产品时,并未做任何的风险提示。她还一再向记者推荐一种日均型活期智能存款产品,只要多存钱,收益就大。随后,记者又一再追问像非保本型理财产品是否有风险?工作人员很肯定的回答:“没有,一点问题都没有。”
第三家支行说法:“非保本”理财产品销售至今未出现过问题
在长春市长沈路附近的一家九台农商行支行,一名工作人员介绍:非保型理财产品本质上就是不给提供承诺的,但是从开始销售,也没出过任何问题。她主动要了记者的联系方式,并表示会随时联系记者。
第四家支行说法:出问题除非银行倒闭
在长春市人民广场附近的九台农商行支行,记者称要买理财产品时,这时大堂的工作人员先拿出了理财销售产品宣传单,在她的介绍下,记者来到了销售理财产品的办公室,对于非保本浮动型理财产品是否存在风险?这里的一名工作人员介绍,从2012年开始销售这类型产品以来,从没出现过问题。她说自己也买非保本产品,她们银行的理财产品销售特别的火爆,有顾客早上3点多就来排队,开门一会就卖光了。记者再次追问“非保本”理财产品有多大风险时,她说除非我们银行马上不行了,倒闭了。再就是国家出台什么政策,那是所有银行都要面临的,这种情况很少发生。
银行误导宣传违规 消费者投资要擦亮双眼
记者了解到,按照我国实施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曾有规定:理财产品宣传销售文本应当全面、客观反映理财产品的重要特性和与产品有关的重要事实,语言表述应当真实、准确和清晰,不得有夸大或者片面宣传理财产品,违规使用安全、保证、承诺、保险、避险、有保障、高收益、无风险等与产品风险收益特性不匹配的表述。
《办法》中同样对理财产品的销售进行了明文规定,例如“充分揭示风险,保护客户合法权益,不得对客户进行误导销售”,以及“禁止误导客户购买与其风险承受能力不相符合的理财产品”等等。要求商业银行强化对理财产品销售环节的规范,做好风险提示和信息披露。并且再次强调了“卖者有责”“详尽披露”和“风险匹配”等重要原则。
另外,按照《银行业金融机构销售专区录音录像管理暂行规定》第四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营业场所销售自有理财产品及代销产品,应在销售专区内进行,不得在销售专区外进行产品销售活动。消费者通过自助终端等电子设备进行自主购买的除外。
收益和风险是并存的,当面对高收益高回报时,很多投资者就容易忽略其风险。近年来,一些因银行工作人员故意夸大收益、淡化风险而导致投资者错误的选择理财产品的现象时有报道,屡见不鲜。
调查中,记者发现对于购买投资理财,签约时九台农商行设有同期录音录像设备,这样有利于约束销售人员,消费者维权取证也更加容易。但是还是需要提醒消费者注意:在前期介绍理财产品时,很多销售人员极力鼓吹产品安全性,误导客户。可当消费者签定合同时,为了规避监管,工作人员又会做出“公式化”的风险提示,这个时候,消费者一定要保持清醒,可不要被前期的忽悠弄昏了头脑,一时麻痹大意,连听都不听,合同也不仔细看,就稀里糊涂把血汗钱投进去。消费者一定要对理财产品做好风险评估。
之后,记者来到吉林九台农村商业银行总部,将调查到的情况向负责宣传的李姓工作人员介绍后,他表示如果记者要是采访,得走程序,层层审批。要是反映情况的话,可以通过发邮件方式反映。截至发稿,记者未能接到吉林九台农村商业银行任何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