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乳中国农垦乳业联盟团体标准发布,新增“到厂温度不超6℃”
2019中国农垦乳业联盟成员大会
11月24日,2019中国农垦乳业联盟成员大会在北京开幕。中国农垦乳业联盟现场发布《中国农垦乳业联盟产品标准 生鲜乳》,从乳蛋白含量、菌数总数、酸度限制、贮存和运输等方面制定了生鲜乳的团体标准。
据介绍,该标准为目前我国要求最高的生鲜乳团体标准,于2019年11月24日开始正式实施。理化指标中,乳蛋白为3.0g/100g,乳脂肪为3.4g/100g;微生物及体细胞数限量中,菌数总数降至每毫升10 万CFU,体细胞数降至每毫升30万个;酸度限制为11~17ºΤ;贮存和运输条款中,要求挤奶后2小时内应降温至0 ℃~4 ℃,在贮存过程中定期搅拌,贮存温度为0 ℃~4 ℃,时间不超过48小时,相对于国标新增“到厂温度不超过6℃”的规定。
中国农垦乳业联盟主席、中国农科院成果转化局副局长冯艳秋
中国农垦乳业联盟主席、中国农科院成果转化局副局长冯艳秋在接受搜狐财经采访时表示,低温新鲜的乳制品符合未来高端、高品质的消费趋势。近年来,巴氏奶增速非常快,但总体量和国外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本次发布的生鲜乳标准从奶源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味着生产企业需要打造标准最高的、最优质的奶牛养殖基地。农垦乳业奶源基本都符合标准的要求,未来将从奶源基地的建设、工艺优化等方面提升,在国内市场提高农垦乳业高端、优质乳制品的比例。
《中国农垦乳业联盟产品标准 生鲜乳》
中国农垦乳业联盟奶牛养殖专家组组长、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现场解读指出,相对于2010年我国颁布的国标《生乳标准》(GB 19301-2010),此次《中国农垦乳业联盟产品标准 生鲜乳》中乳蛋白率比国标的2.8g/100g提高了0.2g/100g,乳脂肪含量比国标的3.1g/100g提高了0.3g/100g。国标中,菌落总数定为每毫升200万CFU以下,体细胞数无规定限值。团体标准将这两项指标要求大大提高,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此外,到场温度也是新增指标之一。
“运输时间不超过48小时、到厂温度不超过6℃,这就要求乳制品企业尽可能在合适的半径范围内,建设更优质的生产基地。”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唐新仁从企业角度表达了对标准的看法,光明鲜奶在全国鲜奶品类中市占率达40%,位于全国第一。随着环保压力的加大,城市化的发展,养殖空间越来越小,发布的团体标准要求生产企业突破瓶颈,提高生产技术及冷链能力,对生鲜奶品类来说,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文/李文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