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访问本站!

【主播收评丨商誉比例高,应收账款多!当心上市公司“财务大洗澡”】

股市头条 2024-03-22309

(央视财经《正点财经》)来看看獐子岛的最新动向,公司昨天紧急接受媒体采访,公布未来新计划,危机公关算是及时启动。而监管部门也毫不手软,交易所关注函直指公司是否涉嫌“财务大洗澡”。

说到资本市场的“财务大洗澡”,那可是有“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待够十年以上的投资者,说起“大洗澡”,绝对是“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

在创业板开板之前,上市公司并购相对来说不是那么频繁,收购的资产往往还是以旧经济的居多,因此资产评估有成熟的套路,估值体系在市场上也有比较多的对标,评估之后远远高于净资产的少,因此商誉就比较少。

因此那个时期的上市公司“财务大洗澡”,主要是应收账款的核销,因为按照相关财务规定,如果该收回来的钱,三年都收不回来,财务上要做全额计提资产减值,如果将来能够收回来,可以充抵进当年的利润。于是,当年很多上市公司搞的“财务大洗澡”,往往和应收账款计提有关,当然这里面也是藏着猫腻,有些估计就是做的假账,别说三年了,三辈子这账也要不回来,于是乎,先做三年假账然后“财务大洗澡”,一次性计提,洗个澡。然后公司轻装上阵,只要保持好“三年只洗一次澡”,公司就不会退市,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2006年我国颁布的新会计准则改变了商誉及其后续计量的核算办法,与之相关的准则弹性随之增加。并购增多了,商誉就增多了,新经济增多了,这资产评估体系就多元化了,都是新产业,同行都不多,到底怎么评?谁心里也没有十足的底,拍脑袋的多了,受情绪影响的多了,双方谈好交易价格,交给评估公司和投行量身定做的多了,特别是有业绩对赌之后,这个评估几乎就没有了估值上限,美其名曰“市场化”。

可是坏就坏在这样的“市场化”。增加的商誉弹性在不同行情下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评估值是原来资产净值的几十倍,完全靠一纸业绩对赌协议来约束,结果高于资产净值的部分,计入上市公司商誉。如果业务进行得比较正常,这个商誉就不用减,对上市公司业绩影响不大。

但是这两年,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很多企业经营压力大,往往没有完成业绩对赌,按照要求,上市公司要做商誉减值。这一减不要紧,原来评估有多高,现在减起来就有多深。于是就有了超过40亿的商誉减值计提,70多亿的亏损,亏出一个半公司市值的天神娱乐,有网友说,这哪是天神,简直就是资本市场的“瘟神”。

去年的商誉减值计提前十排名,天神娱乐排名首位,而且我大致看了一下排名前十位的公司所涉足的行业,主要涵盖了传媒、互联网、游戏、新能源、医药等领域,基本上都是2015年A股上一轮牛市的时候上市公司并购的高发区。

这里还准备了一张图表,其中列举的是A股市场当中商誉占净资产比例排名前十位的公司,我们发现,商誉占净资产比例最高的公司竟然达到了百分之一万九千七百多,最低的也接近百分之一百四十,这里面又有天神娱乐。

商誉主要是因为并购产生的,商誉比例高,是不是说明企业自己对内生性增长信心不足?那么商誉占比高的公司,咱是不是要留点儿心眼呢? 马上进入12月份,上市公司逐渐开始为2019年的年报做准备,也许过了元旦,业绩预告又要进入高峰期,那些商誉占比高,应收账款多的公司,又会不会扎堆来个“财务大洗澡”呢?大家不可不防。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Copyright © 2024 第三财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19220号     技术合作:544727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