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长卖豆腐起家,先成鸡肉大王后成铜业大王,如今身家超百亿】 大王卡
文|丛树
来源|鲁商儒风
鲁商故事传奇NO.113
山东的聊城市有个叫阳谷的县,名气可能还不如一个更小的地方——景阳岗在名,因为武松曾在这里打过老虎。
1971年,20岁的刘学景高中毕业,那时还没有恢复高考,他只能回到安乐镇刘庙村。按照绝大多数同样经历的人的正常轨迹,他日后将成为一位农民。
但刘学景没有按正常的轨迹走,后来成为两个行业的“大王”,如今身家超过100亿元。
1、卖豆腐起家的生产队长如今,本科毕业的大学生在城市里都难谋一份工作,但在1970年代的中国,高中生算是高级知识分子了。因此,回到村里后,刘学景成为植棉技术员,很又成为生产队长。
不过,这个20多岁的青年人,显然不甘于一辈子种地,当生产队长的时候就在村里磨起豆腐卖。
丛树之前曾讲过几位卖豆腐起家的富豪,如前山东首富、太阳纸业的李洪信,前深圳首富、茂业集团的黄茂如,前天津首富、荣程集团的张祥青夫妇等,也曾卖豆腐。看来中国的那句“要想富,卖豆腐”的老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刘学景卖豆腐在1978年之前,当年中国还没有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如今看来平常的小买卖,在当时是要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的。
豆腐坊做得不错,进入80年代后,刘学景又开起了贸易公司,办起植物油厂,建起畜牧公司。
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刘学景属于连续创业者。
但所有这些似乎都只是小打小闹,只是为他日后干更大的事做铺垫。
2、办养鸡场成为“鸡肉大王”谁也想不到,多年后他又回到农民干的事上。
1994年,已经43岁的刘学景,拿出全部积蓄,还贷了200万元的款,在1991年创办的畜牧公司基础上,在老家的一片荒山上办起了种鸡场。
按说,他应该是赶了个晚集。
这一年,在南方的广东,“养鸡大王”温北英去世。改革开放后,南方尤其是广东,很多事情都走在全国的前列。1983年,温北英和同村的7个村民各出1000元,用总共8000元办起了一个小小的养鸡场。日后,这个养鸡场成为大名鼎鼎的温氏集团,如今每年卖出7.48亿只肉鸡、2229.7万头生猪,2015年上市时,制造了43亿财富过亿的超级富豪,很多当年的村民成为亿万富豪。
北方的刘学景多年后也成为“鸡肉大王”,这个种鸡场就是后来的凤祥集团。很多人喜欢吃肯德基、麦当劳,包括鸡翅等很多鸡肉制品,鸡肉就是他们供应的。
他们很多方面和温氏一样,比如“公司+农户”的模式。这种模式的率先使用者正是温氏集团,也被称为“温氏模式”,后来在全国养殖行业相当普遍。它的一个很大好处是,既可以让周边的农户跟着致富,因此很受欢迎,也可以让农民帮自己养鸡,很快做大。而自己把精力集中在种鸡的孵化、加工和市场上。
刘学景做得更加深入一些,除了鸡肉方面的屠宰等加工,他还做起饲料加工、调味品、植物油等。
3、从鸡肉大王到铜业大王,身家超百亿几年之后,刘学景已经不满足于做“鸡肉大王”。
2004年,刘学景已经53岁,当年的连续创业者竟然又一次创业——他办起了铜厂,就是日后的祥光铜业。
客观地讲,这是一个让人看不懂的奇怪决定,因为阳谷并没有任何冶炼历史。一种相对合理的解释是,阳光是中国有名的电缆生产基地,阳光电缆、绿灯行电缆等中国知名的电缆企业就在这里,而生产电缆的主要材料就是铜。
几年之后,祥光铜业也一度成为仅次于江西铜业和铜陵有色之后,中国的第三大炼铜企业。
刘学景(右)及其夫人(中)和长子(左)刘志光
随后,刘学景则把原来以养殖起家的食品行业的凤祥与炼铜的祥光铜业整合到一起,组成新凤祥集团。2018年,整个集团的营业收入达474.69亿元,在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上,排第358位。
这也为刘学景带来巨大的财富,根据胡润最新发布的2020全球富豪榜,刘学景家族的财富达110亿元,在山东省富豪中列第11位。其实,最近10来年,刘学景就一直没有在各类富豪榜制度,一度在山东的富豪中高居第2位。他本人则是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按照其官网的介绍,食品和有色金属的目标都是成为千亿级产业。
4、“二代”逐渐接班近年来,刘学景的长子刘志光已经逐渐接过班,如今任新凤祥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总裁。
刘志光是位海归,本科在中央财经大学学金融,后拿到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剑桥大学两所世界名校的硕士学位。其弟刘志明也在新凤祥任职。
其实,他2005年留学回国,当时正值刘学景上马铜业,刘志光就加入了这个新项目的创办。从祥光铜业的企业名称,似乎也能看出其有着刘志光的印记。“祥”来自凤祥,光是否为刘志光的“光”?
当年的生产队长,以磨豆腐起家,几十年后打如数百亿的家业,如今正把基业交给自己的一对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