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住经济大盘会议流动性解读
为了看清新增流动性几何,列出以下要点:
- 地方政府专项债3.45万亿,已发行1.67万亿,6月底发行完毕,8月底使用到位;
- 全年退税2.64万亿,已退1.15万亿;
- 推动国有大行新增普惠小微贷款1.6万亿,预计提供再贷款1.4万亿;
- 拟新增开发新信贷额度8000亿,1500亿闵行应急贷款,民航业2000亿债券;
- 全力以赴实现5月份新增贷款的合理增长,保持全年信贷平稳增长;
- 确保货币政策力度到位,将流动性总量保持在较合理充裕略高的水平;
- 尽快矫正对民营房企信贷收缩的行为;
总结为几个流动性的大数:
- 尚需筹集2万亿债券,尚有1.5万亿可退税,这些不会增加货币总量。新增2.5万亿贷款包括授信额度,这部分是新增的货币总量。货币定调“确保货币政策力度到位,将流动性总量保持在较合理充裕略高的水平”。
- 短期2个因素值得关注,5月新增贷款要实现合理增长,剩下只有一周不到的时间了,数量估计在新增5000亿以上。
- 6月底完成1.8万亿专项债的发行,会对流动性造成扰动,但其它增补项可完全对冲且有剩余。
- 预计流动性释放利好,会集中在第三季度。
- 主要政策支持方向包括:普惠小微、碳减排、煤炭清洁高效、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能源水利基础设施等,还有军工!
这里特别要提一下,1.4万亿的再贷款资金。所谓再贷款,是央行向商业银行提供基础货币的手段之一。这里没有说是新增1.4万亿还是总共。根据2021年央行第四季度货币执行报告来看,2021年合计7000亿再贷款,大致推断1.4万亿是今年全年额度,可以认为新增大致在7000亿。我国基础货币发行渠道包括外汇储备、MLF、再贷款等形式,其中MLF逐步取代外汇占款成为货币发行主要渠道,再贷款往往用来提供额外专项资金。假设我们按照7000亿规模推算,按照货币乘数可支持银行新增4万亿的贷款规模,这并不意味着必须用完。
从这点来看,应符合货币总基调,并根据经济情势,灵活增减,但大致在略充裕的水平。
目前主要矛盾在于,供需不匹配。金融系统新增资金再多,下游企业无贷款需求也是枉然,就像一条绳子,拉容易但推很难。
要拉绳子,无疑就是启动消费,要启动消费,个人强烈呼吁直接发钱。这次会议也有提及,地方可以因地施策,但全国层面有限资金还是倾向保经济体的思路。投资是政府花钱,那么何不尝试让民众花钱,看看对于产能拉动效率如何?保证每一分钱都给你花在刀刃上。
那么眼下贷款需求不足属于什么性质呢?我说属于我们主动调控范围,而不是经济发展内在动因造成的。比如去年房地产主动调控,今年疫情管控等等。随着疫情褪去,房地产政策放松,相信这些外部不利因素可以消除。
但出口同比去年似有回落,这部分带来的流动性减少,不可忽视。2021年贸易顺差4万余元,规模大致相当于前几年影子银行每年出清级别,今年如果影子银行不再继续压降,最坏情况下完全可以多空相抵。
流动性波动,还看疫情,何时解封这是一个重要观察窗口,解铃还须系铃人嘛。中长期看,商品房销售额转正是一个观察点。先要原有贷款转正,才谈得上动用新增的部分。在这个百年未遇之大变局的年代,看清楚再动手不吃亏。
目前所知,整个金融体系新增2.5万亿贷款+4万亿额度,原有贷款何时转正,支持资产价格水平到底够不够,多少会流向股市,我们需要继续寻找判断证据,保持跟踪。剩下就是中美地缘政治冲突的风险和美联储缩表影响。
A股总市值对GDP比值
能够看到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的新增计划,都盼望了一年有余,这次总该真要来了吧,倘若流动能恢复年度移动平均中间水平,A股对应10%上涨空间,资产价格取决于今后流动性实际注入的速度和预期的比较,一旦经济企稳,个人判断流动性必然回收重回谨慎,因此,交易窗口可能就是经济恢复确证之前这段时间,股市可以与经济不同步,但一定与流动性同步。A股二次探底的预期虽然不能排除,但每次恐慌下跌,都是买入机会,但不要满仓和借贷以应对中美突发事件。
[点亮平安灯]
专注流动性观察,时而有感而发,不做投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