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首批25家公司 15家中报业绩增长超20%】 首批科创板
7月22日,备受瞩目的科创板鸣锣开市,首批25家公司正式登陆科创板。从2018年11月5日到2019年7月22日,从宣布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到科创板正式开市,共历时259天。
↑科创板首批25家公司情况一览
根据披露的信息,首批登录科创板的25家公司发行价在5.85元-62.6元,平均发行价为29.2元。发行市盈率(PE)在18.86-170.75倍之间,平均发行市盈率为56.6倍。
25家企业拟融资规模为310.89亿元,实际募资金额为370.18亿元,超募60亿元,平均每家企业超募2.37亿,平均超募比例达到35%,整体超募比例约20%。首批25家中,超募的有20家,1家(中国通号)实际募资与计划相同,4家公司未募满。其中,超募比例最高的为睿创微纳,超募比例达到167%,容百科技超募比例最低,为-25%。超募金额最高的是南微医学,超募8.55亿元,最低的容百科技少募4.02亿元。
25家企业均为在新兴技术某一细分领域长期耕耘的公司,在各自的细分领域拥有较高的行业地位。从行业分布来看,首批25家公司分布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和高端装备制造四大领域。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数量最多,达到13家,占比52%。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企业各5家,占比分别为20%。生物产业数量最少,仅2家,占比8%。
从注册地来看,首批上市公司较为集中地分布于北上广苏浙等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其中北京和上海各有5家,江苏有4家,广东和浙江各有3家,陕西有2家,福建、山东和黑龙江各有1家。
从研发投入占比来看,25家公司中有1家2018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超过30%,3家研发投入占比在20%-30%之间,7家在10%-20%之间,还有14家在0-10%之间。其中研发投入占比最高的为虹软科技,2016年-2018年三年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均超过30%,2018年占比达32.42%。另外中微公司、安集科技、心脉医疗三家公司的2018年研发投入占比均超过20%。
从上市标准的选择来看,20家企业选择市值要求最低的第一套标准,即“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虹软科技、容百科技、中微公司、中国通号4家公司选择了第四套标准,即“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3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3亿元”。还有天准科技1家公司选择了第三套标准,即“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20亿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3亿元,且最近三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
在网上打新方面,这25家企业平均每家网上申购有效户数约为304万户,平均中签率为0.059%。其中中国通号的中签率为0.2254%,顶格申购的中签率为100%。25家企业平均网上申购有效户数约为304万户,目前符合要求的投资者户数约为320万户,开通科创板交易权限的投资者几乎全部参与了打新。
值得一提的是,科创板开市正好赶上了半年度业绩节点,首批25家公司也纷纷披露或是预披露了上半年的业绩。从目前披露的业绩情况来看,首批科创板企业业绩整体向好,其中15家的业绩增速超过20%,不过也有少数业绩下滑或继续亏损。铂力特、航天宏图预计业绩将继续亏损,新光光电盈利能力下降83.47%。
附:首批登录科创板的25家公司名单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沃尔德金刚石工具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方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天宜上佳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苏州瀚川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虹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微创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微创心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容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新光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安集微电子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铂力特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乐鑫信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澜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杭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天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华兴源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烟台睿创微纳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红星新闻记者 吴丹若 白兆鹏
编辑 陈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