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访问本站!

央企排名2018 [2018年央企经济运行情况:多措并举促增长提效益 收入利润创历年最好水平]

股市头条 2024-01-25291

今天上午,国资委在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18年央企经济运行情况。国资委副秘书长彭华岗表示,2018年中央企业多措并举促增长提效益,收入利润创历年最好水平。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国新网)

多措并举促增长提效益,收入利润创历年最好水平

各中央企业紧盯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实现整体效益大幅增长。2018年,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9.1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实现增加值7.1万亿元,同比增长8.1%;实现利润总额1.7万亿元,同比增长16.7%;实现净利润1.2万亿元,同比增长15.7%;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100.1亿元,同比增长17.6%;上交税费总额2.2万亿元,同比增长5.7%。

一是抢抓市场机遇,收入利润快速增长。中央企业密切跟踪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和产品结构,努力巩固传统市场,大力开拓新兴市场,市场份额不断提升。2018年,39家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幅超过10%,其中18家企业同比增幅超过20%;53家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幅超过10%,其中28家企业同比增幅超过20%。

二是效益增长的同时,深挖内部潜力,降本增效成效明显。中央企业大力压减一般性管理费用和非生产性开支,2018年中央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增速低于收入增速0.4个百分点,百元营业收入支付的成本费用同比下降0.4元,成本费用利润率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大力压降“两金”,中央企业“两金”占流动资产比重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两金”增幅低于收入增幅3.4个百分点。

三是另外加强风险防范,整体风险可控在控。中央企业降杠杆减负债成效明显,截至2018年底,中央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降至65.7%,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50家企业降幅超过1个百分点。中央企业累计债转股落地金额超过2800亿元,其中2018年落地873亿元。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中央企业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

一是加快推动创新发展,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鹊桥”中继星顺利进入使命轨道运行,嫦娥四号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水上首飞,“天鲲号”重型自航绞吸船出港海试,港珠澳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迈出坚实一步,台山核电EPR机组具备商业运行条件,参与制定的首个国际5G标准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在相关科技前沿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51家中央企业共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98项,占奖项总数40.8%。

二是坚持聚焦实业主业,核心业务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加大战略规划管理力度,严控非主业投资比例,严控金融业务投资,进一步做强做优做精实业主业。2018年中央工业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万亿元,同比增长6.2%,增幅高于中央企业平均水平;实现净利润6212.2亿元,同比增长21.3%,高于中央企业平均增幅5.6个百分点,增利额占中央企业净利润增量的67.4%。中央企业通过产权市场盘活存量资产1011亿元,其中71家企业退出非主业投资项目308项,回笼资金382亿元。

三是扎实推进重组整合,规模优势和协同效应逐渐显现。推动中核集团和中核建设集团、武汉邮科院和电信科研院实施重组,完成武警水电部队转隶移交。推动重组企业深入开展整合融合,国家能源集团、国机集团、中国宝武、中国远洋海运、中国五矿、中储粮集团、招商局集团、中国中车集团等企业重组后经营业绩稳步提升。

四是大力推进瘦身健体,重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压减工作持续深入推进,截至2018年底,中央企业累计减少法人12829户,减少比例达24.6%,90%企业的法人层级控制在10级以内;管理层级最长由8级减少到6级,6级(含)以上的管理单位减少了3600户,减少比例98%。化解过剩产能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处僵治困”主体任务基本完成。

五是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合作水平明显提高。中央企业主动对接“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发展规划,扎实推动重点项目落实落地。国机集团、招商局集团主导建设的中白工业园已入驻企业42家,协议投资金额超过11亿美元;中国石油中俄原油管道复线正式投入使用;中国有色集团在赞比亚投资建成非洲第一座数字化矿山;中国铁建、中国中铁承建的亚吉铁路投入商业运营,匈塞、中老铁路等建设有序推进。这些重大工程和项目的实施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持续加强和改进国资监管,监管效能不断提高

按照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要求,不断改进完善监管体制机制,监管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进一步提升。

一是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在试体制试机制试模式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前期纳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的10家中央企业,在授权管理、组织架构、运营机制、党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实践,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正在逐步推广。新增11家中央企业作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

二是更加突出以管资本为主,国资监管方式不断优化。国资委加快推进职能转变,出台出资人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落实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精简监管事项,出台规章规范性文件15件,清理废止15件。信息化监管迈出重要步伐,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初步建成,大额资金动态监测实现中央企业全部接入,对中央企业集团层面“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规则、清单、程序实现在线监管,投资、考核分配等工作初步实现动态监测与展示。

三是加大违规责任追究力度,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有效落实。国资委印发《中央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推动中央企业建立健全违规责任追究制度和工作体系。深入开展国有资产重大损失调查及违规责任追究,全年共组织和督促中央企业开展核查追责42件,直接组织或督促企业开展违规责任追究570人次,挽回或减少损失及损失风险54.5亿元。对7家中央企业集团负责人违规经营投资事项追责问责,严肃查处3家中央企业违规开展融资性贸易问题。组织督促36家中央企业认真整改经济责任审计反映的问题,挽回各类损失、节约开支近160亿元。(央视记者古峻岭王佳林)

作者:古峻岭王佳林

Copyright © 2024 第三财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19220号     技术合作:544727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