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操控北上资金主导A股?近期的股市为什么会大涨大跌呢?】 A股北上资金
来源:老虎财经、小白读财经
3月29日,A股在经历前几天的调整后,迎来了大爆发。当日,A股三大指数齐涨,上证指数、深圳成指以及创业板指数分别暴涨3.20%、3.77%和4.10%。上证指数上周收盘价3104.15点,而本周收盘价为3090.76点,一周的暴跌暴涨,最后又几乎回到了原点。
不过,在这其中高抛低吸的北上资金似乎赚了个盘满钵满。3月25日,北上资金单日净流出107.74亿元,创下3年来净流出新高,当日上证指数也暴跌1.97%。3月29日,北上资金迅速变脸,单日净流入高达117.44亿元,创下4个月以来净流入新高。或许在北上资金大肆流出的催动下,A股三大指数也齐刷刷暴涨。
北上资金大量流出,A股便大跌,北上资金大量流入,A股便大涨。仿佛A股的走势,全在北上资金的掌握之中。很明显,近期的北上资金已经呈现出短期交易的特征。
对于北上资金这种短信交易行为,很多资深投资者认为,这些所谓的北上资金很有可能就是内地的马甲资金。一般来说,港资都不爱玩超短。而这一周,杀跌流出一百多亿,大涨流入一百多亿,实在令人不可思议。
由于在香港融资港股更高,且利息了低于内地,因此很多内地投资机构绕道香港加杠杆,然后再通过沪股通、深股通的通道反过来投资A股。简单来说,就内地资金去香港配资,再借道北上资金渠道做短线炒作A股。
什么是北上资金?
北上资金是指通过各种非正规渠道进入内地的香港资本和国际资本。
1、北上资金俗称热钱,因为中国大陆资本流动是受到管制不是自由流动的,但是香港的资本流动是自由流动的,人民币升值期间会有很多香港资金和国际资金通过各种非正常渠道进入内地,博取人民币升值的收益。
2、常说的北上资金火热,南下资金冷,就是香港买上涨的股票积极。内地买香港的股票遇冷。资金北上就是香港的资金流向上海,北上。南下就是上海的资金南下香港,主要是内地银行券商等金融板块都是低市盈率股,受外资青睐,而港股交易复杂,还需要换汇,手续费高,内地对港股不是很看重
北上资金主导A股?
A股这一轮“春季躁动”行情,被很多投资者认为是有外资和游资引领的。在年初外资的持续加仓和游资的“煽风点火”下,A股迅速从谷底大翻身,并一度走出波澜壮阔的小牛行情。因此,外资特别是北上资金的流向,也被认为是A股大盘的风向标。
然而最近,似乎也部分投资资金把这个风向标,改造成了收割韭菜的工具。以本周为例,从指数上看,仅从3104.15点跌至3090.76点,下跌10个点左右。但是大盘的走向,却是惊心动魄。
3月25日,伴随着北上资金的撤离,上证指数大跌1.97%。而北上资金一向被市场认为是风向标。当天北上资金流出超过百亿,创下44个月新高,更是引发媒体以及券商分析师的跟风解读。
有市场人士总结出北上资金历年来大规模净卖出对A股市场造成的影响。其中,单日净卖出超过40亿元的只有10次,其中还有5次发生在2015年股市剧烈波动时期。最后3次发生在2018年,每次大规模流出,A股就被爆锤一次。联讯证券资产管理部权益投资经理康崇利就发文表示:“去年3次北上资金大幅净流出伴随着A股市场的调整出现,所以我们需要引起重视。”
似乎在北上资金的风向标作用以及媒体、机构的文章影响下,A股在随后几个交易日连续下跌。其中,3月26日上证指数下跌1.51%,3月28日再度下跌0.92%,甚至跌破了3000点关口,当日收报2994.94点。3月28日当天,前期爆炒的工业大麻、燃料电池概念也大面积跌停。因此,很大一部分投资者交易情绪低落。
然而在上证指数跌破3000点之际,北上资金却又转头杀了回来。3月29日早盘,北上资金开启爆买模式,截至中午收盘,北上资金就净买入63亿元,引发A股暴涨。有趣的是,上午北上资金流入曲线与上证指数的走势高度一致。
上证指数3月29日走势:
而在3月29日午后,各个媒体以及社交平台也纷纷传出北上资金大举涌入的消息。截至3月29日收盘,上证指数暴涨3.20%。一时间,看空的消息烟消云散,北上资金把空头打爆了。
北上资金也玩高抛低吸
实际上,A股单日交易量巨大,北上资金流入流出百亿应该影响不大。以3月29日为例,沪深两市成交金额超过8000亿,而北上资金仅净流入117.44亿元,占比约1%左右。或许,北上资金之所以能够对A股产生巨大影响,还是很多投资人在固有观念中,认为北上资金是理性的长期价值投资,以北上资金的流入流出来指导自身的投资行为。
比如2019年年初以来的行情,就被大量投资者认为与北上资金密不可分。在这些投资者看来,外资作为价值投资者,常和市场估值波动反向操作。当市场被高估时,往往不认同并高抛,沪深300运行至阶段高位时,越上涨北上资金越流出。
而这些判断,似乎也在年初得到了验证。在A股2018年年末进入谷底之际,北上资金开始大量买入。据统计,今年以来北上资金流入已逾千亿。
可是,这波北上资金的偏好却有些奇怪。表明上看,北上资金重仓股都是贵州茅台、中国平安这些蓝筹白马。但是从整体资金流向看,深股通专用席位在近三个月表现尤为活跃,成交金额远超过沪股通专用席位成交金额。
以创业板龙头温氏股份为例,在去年8月温氏股份底部开始启动时,北上资金只持有不到300万股,随着行情逐步走出底部,缓慢加仓,到10月底,上升趋势开始确立时,加仓力度开始加大,一举突破千万股的持股量。到2019年2月15日达到峰值3718万股。随后,行情越涨北上资金越卖,在3月12日温氏股份涨停时,更是大幅减持逾359万股至1663万股的持仓。
谁在操控北上资金
其实,被国内很多投资者视为风向标的北上资金,最近已越来越像是内地投机资金的马甲。2018年年末,大量香港杠杆资金开始进入A股,其本质为大量内地客户借助香港交易所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与香港杠杆资金的廉价,借机投资A股。
据了解,在A股市场,投资者要开融资融券账户,基本需要50万元的门槛,而在港股市场,大部分券商要求的门槛只需要3000美元。杠杆率方面,A股券商融资一般是1:1,也就是1倍杠杆。而在香港市场融资,杠杆则可以高达6倍、7倍。除此之外,香港市场融资利息也更低,内地融资融券的年利率大概为7%-10%,而香港的年利率仅为3%-4%。
门槛低、利率低而杠杆高,并且个人信息收到保护,更重要的是,这些都是合法合规的。或许,这是香港市场这个“融资天堂”,给北上资金大规模流入、流出,以及主导A股行情的机会。
近期的股市为什么会大涨大跌呢?(来源:小白读财经)
第一,行情由单边上涨,转向中继整理。春节过后,流动性充足、政策提振、利空因素有向好的预期、两会预期、经济数据空挡,使得市场沿着5日线快速上涨,最高层高屋建瓴的表述,为金融重新定调,赋予极其重要的地位,“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市场马上用万亿成交的大阳线给予回应,一举突破年线。
但进入3月,前期使得市场走强的逻辑逐步兑现,再次回到对基本面的担忧上,特别是3月下旬,2018年年报和2019年季报大批量公布,到处都是雷,前期纯粹爆炒的题材股,没有业绩的支撑,快速回落。
第二,当市场累积了较多的获利盘,上方又是套牢盘重灾区,必然会面临很大的压力,一遇到什么风吹草动,就会跑路。监管层查配资,能让市场下来;券商接连对市场龙头发布看空报告,能让市场下来;美债收益率倒挂,引发对经济的担忧,美股大跌,同样能让A股下来。因此,3月份的市场一波三折,日成交金额逐步萎缩,由此前万亿元以上的水平,降至七八千亿的水平,浮动筹码减少。
第三,资本市场迎来“改革3.0”红利,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今年的最重要任务。A股的活跃行情,对推出科创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果市场又回到了去年的低人气状态,科创板岂不会被搞砸,这与高地位的资本市场导向符合。所以,只要科创板未出来,市场的活跃度就不能降下去。
结合市场表现来看,每次大盘跌破3000点,都会有神秘资金介入护着大盘。因为从技术角度来看,如果大盘破了高位的箱体,下方目标就是回补缺口了,好不容易积累了市场人气也会涣散。为了迎接科创板,监管层配合大主力机构,在下着一盘很大的棋局。
第四,市场风格切换,引起市场剧烈震荡。在行情的第一阶段,大金融和大科技两条主线,带领市场一路攻城拔寨,其他股票或多或少皆有涨幅,普涨行情是最好赚的。
到了第二阶段,由游资以及偏向短线的机构发动行情,操作的对象是题材股,妖股频现,此阶段只要敢于去追涨短线资金扎堆的股票,就能有不错的收获。
接着进入第三阶段,就是以业绩和估值为主导的中大市值股票为主导。29日,大盘拉出了接近百点的长阳,券商股集体异动,多数个股封涨停。此前几天,市场反复在3000点附近打压,成交量萎缩,浮筹减少,处于箱体整理的后期,29日券商的拉升,意味着箱体整理很有可能结束了,开启第三阶段的行情。业绩和估值有优势的中大市值股票,此前涨幅不大,拉升他们,既有补涨的需要,又可以作为充当拉升指数的角色。
3月份上旬过后,市场波动显著加大,经过高位箱体整理之后,29日,大主力发动行情,再次点燃市场,4月份有望延续强势表现,并期待继续创阶段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