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真的十年不涨?别搞笑了]A股大盘
大家好,我是菜鸟理财特聘投资专家:船长。
投资最重要的参考是什么?应该是历史业绩吧,毕竟数字是最直观的感受。
但如果数字失真呢?而且一失真就长达数十年,这样的参考还有意义吗?
有人可能已经猜到我要说的是什么数字,没错,就是代表A股大盘的上证指数,又称沪指。
我们天天看上证指数判断大盘涨跌走势,但是这个指数居然10多年来都是失真状态,你敢信吗?
1
这一切要从上证指数的编制方法说起。
登录中证指数官网(http://www.csindex.com.cn/),点击上证指数,查看编制方案:
在编制方案里面,可以看到上证指数的编制方法:
上市公司都有流通股和限售股,在股市里面可以自由交易的就是流通股。
在A股中,部分大市值上市公司自由流通占比很小,有的甚至不足10%,就会放大流通股的下跌对大盘的影响。
比如 中石油刚上市的时候只发行并流通了约2%的股份,还有98%的原始股是限售状态,直到一年后才陆陆续续解禁,甚至还有211亿股至今仍未解禁。所以 中石油股价造成的真实市值损失,就被放大了50倍。
反过来,由于流通股占比较少,只需要很少的资金就能拉动流通股上涨,从而影响大盘上涨,但实际上个股上涨很少,这就是我们经常碰到的“赚了指数不赚钱”。
还有一点就是:新股于上市后第十一个交易日开始计入指数。
大家都喜欢打新股,原因就是新股刚上市经常涨停,数据显示:近5年新股上市后平均连续9个涨停。
那么,个股在上市后第11个交易日的股价最高点计入上证指数,之后进入漫漫熊途的下跌通道,对指数拖累明显。
还是以 中石油为例,2007年11月5日上市当日收盘总市值逾7万亿元,为当时沪市第一大市值股,在上市第11日以39元的价格计入上证综指,目前股价跌至4元,只有计入指数时的约十分之一。
再加上上面流通股的放大效应,可见 中石油对上证指数的拖累有多夸张。这种例子还有很多,如 中国神华等。
除了编制方法有问题以外,上证指数本身成分股结构也有问题。
如今,网络经济、数字经济等新经济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新方向,但是上证指数成分股依然以传统经济中的周期性行业和金融行业为主。
当然,这里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限于A股上市门槛,导致阿里、 腾讯等代表新经济的企业都在美股或港股上市,肥了外国韭菜,亏了国内韭菜。
如果这些新经济的巨头在A股上市,那么上证指数的表现绝对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这也是为什么国外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而在A股这张晴雨表经常失效,就是因为没有和经济发展同步。
还有最后一个原因:A股严进宽出,退市机制比较松,导致出现大量亏损的上市公司,这些垃圾股没有得到充分出清和退市,从而拉低了上证指数。
编制方法问题、成分股结构问题、退市机制问题等共同导致了上证指数失真而十年不涨。
反过来说,A股实际上并没有十年不涨,很多人都是被上证指数的失真表象给骗了。
对于业内人士来说,上证指数的表现并不重要,就像我经常说,判断大盘走势要对比上证50指数和创业板指的强弱。
但是,对于市场和股民的信心来说,上证指数依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毕竟是大A股的门面,直接影响市场情绪和信心。
所以,如今这件事被拿出来热议,其实是好事,也代表了政策的动向。
其实,从科创板设立到注册制改革,包括一批中概股回港股上市,都可以看出国家层面对股市改革的决心。
在这样的时机下,修改优化上证指数,能够纠偏公众对股市的长期误解,增加对股市的投资信心。
还是那句话:未来十年股市很可能是拉开贫富差距的新战场,这些改革宜早不宜迟,对股民对市场都是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