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纾解民企融资难 莆田农商银行打出“组合拳”】天津农商行4名局级干部
“莆田农商银行作为一家根植于地方的法人机构,充分发挥自身‘本乡本土’和‘根深脉长’优势,始终坚持与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同生共长,听其金融诉求,问其融资困难,通其服务梗阻,为民营企业量身打造金融产品和服务”。2月28日,福建莆田农商银行董事长郑金滨在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努力做到‘四个一’,即每一家民营小微企业都能找到一款适合自己的信贷产品;每一个特色行业都有一款特色产品可以对接;每一个乡镇都有一款专属的信贷产品;每一款其他银行的产品,我们都有一款对应的产品或替代品。”
莆田农商银行董事长郑金滨在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情况
据悉,莆田农商银行认真落实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战略部署,坚守“做小不做大、做实不做虚、做土不做洋”的战略定力,对内推行三项机制,打破“三不”困局;对外疏通民营企业融资四大堵点,实现“四应四尽”,为民营企业搭建融资“快车道”。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莆田农商银行累计发放了民营小微企业贷款92亿元,约6万户民营小微企业受益。
推行三项机制,打破“三不”困局
据郑金滨介绍,为更好地为民企纾困,莆田农商银行一方面推行尽职免责机制,消除“不敢贷”顾虑。构建尽职免责、纠错容错机制,提高民营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打消客户经理“惧贷”“惜贷”心理。对普惠卡、农e贷等信贷产品,科学设定额度测评模型,客户经理只要保证申贷材料真实、完整、合规,授信额度由系统自动测评,贷款出现不良时可尽职免责。2018年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为0.99%。“可见只要尽职合规,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并不会带来不良贷款的迅速攀升。”郑金滨说。
另一方面,推行协同合作机制,纾解“不能贷”困局。莆田农商银行加强与龙头企业、行业协会、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等合作,量身定制“花蛤行业协会贷款”“鲍鱼产业链贷款”“小微企业成长贷款”等40多款信贷产品,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到民营企业的根上,实现高质量投放。同时,在组织和人员保障上下功夫,成立普惠金融部,加大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经营规律、商业模式、财务特点等研究,下设微贷中心和公司金融部,专职服务小微企业和民营法人企业。单列民营企业信贷投放计划,积极运用再贴现、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主动争取各类政府贴息、风险基金、风险补偿政策。
此外,推行绩效考核机制,打破“不愿贷”珈锁。莆田农商银行将小微企业贷款规模、户数、申贷获得率,以及“两增两控”纳入考核范畴,在营销费用、员工薪酬等资源上进一步向民营企业倾斜,将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情况与支行年度评先评优、履职评价等工作密切挂钩,调动了员工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积极性。
莆田农商银行工作人员走访花蛤精加工企业调研
疏通四大堵点,实现“四应四尽”
为实现应贷尽贷,创新产品缓解融资难。莆田农商银行通过引入第三方合作,拓宽可抵押担保范围,积极探寻“1(主担保)+N(其他担保补充措施)”的组合担保方式破解民营企业贷款担保、抵押等准入难题,放低贷款准入门槛。如,与人保财险共同推出“保证保险业务”(也称“易保贷”),无需抵押,通过保险公司、企业、政府、银行四方合作,真正实现信用担保。截至2018年末,累计发放“保证保险贷款”150多笔、5240万元。
为实现应省尽省,减费让利缓解融资贵。莆田农商银行积极落实“两禁两限”收费政策,主动向小微企业减费让利,持续降低民营企业营运和融资成本。如免收结算账户开户及账户管理费、大额取现手续费、企业网银开户工本费等费用。
为实现应简尽简,减化手续缓解融资繁,莆田农商银行科学设计信贷产品,客户申贷只需填写一张表即可;优化信贷流程,逐步推行“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制度,为民营企业减负提质。如“银税贷”产品客户只需提供营业执照、纳税证明等即可申贷,无需提供财务审计报表。
为实现应转尽转,优化服务缓解转贷难。莆田农商银行大力推行“易转贷”,对困难企业实行无还本续贷,实现还款无缝对接,清理不必要的“通道”和“过桥”费用。截至2018年末,该行累计办理续贷小微企业贷款4200笔,其中无还本续贷184笔、4.29亿元。
莆田农商银行客户经理上门调查放贷
“下一步,我行将继续发挥地缘和地方法人优势,以‘小’制胜、以‘土’生根,坚持‘小额、流动、分散’原则,探索服务民营企业新模式、新路径,让金融血液充盈着民营企业的每一根毛细血管,在服务乡村振兴、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中行稳致远、发展壮大,构筑银企命运共同体。”郑金滨充满信心。
来源|农村金融时报作者|陈衍水郑长灵李林鸾黄炳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