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访问本站!

存贷款余额增速计算 [广州市本外币存贷款余额超10万亿元,增速居五大城市首位]

新三板资讯 2024-02-16514

7月23日,2019年第14场广州市政府部门定期新闻发布会举行,广州市金融业亮出上半年“成绩单”。数据显示,上半年,广州全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057.63亿元,同比增长8.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3%);占GDP比重为9.0%,贡献率10.7%,拉动GDP增长0.7个百分点;广州金融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猛增370%,创历史同期新高。

中小微企业新增贷款占比近半

“没有抵押物很难贷款,幸亏有了小贷险,可以轻松贷到300万纯信用贷款。贷款将用于增大上游采购量,增加市场份额。”近期,广州一家食品代理公司拿到了“小贷险”放款,为资金紧缺“解渴”。

记者采访中获悉,广州市政策性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制度创新了“政府+银行+保险”合作模式。广州市财政每年安排资金3000万元,对保险公司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给予风险补偿和保费补贴,保险、银行机构按照4:1比例进行贷款风险分担,大大扩大贷款支持对象并给予适当保费补贴。据预测,该风险补偿资金将可撬动2.5亿元融资资金。

来自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的数字显示,截至2019年7月中旬,共帮助9家企业获得银行贷款2151万元;已经审批通过待银行排队放款企业8家,轮候放款金额2300万元;剩余已完成尽调待资料审核企业27家,待审核贷款需求约1.2亿元。

“小贷险重点扶持涉农、科技型企业、小微企业等三类企业,这三类企业以前因为没有抵押物,贷款相对较难。小贷险破解了这一难题,让银行敢贷、企业易贷。”兴业银行广州分行中小企业部总经理高倩告诉记者,“小贷险”模式让银行觉得业务有保障,所以业务推行很快。兴业银行目前有8笔小贷险落地,贷款额2050万元,预计今年该行小贷险贷款将达到1亿元-2亿元。

小贷险是广州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数字显示,2019年6月,广州地区银行机构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52%,比上年末下降0.11个百分点。中小微企业贷款比年初增加925.9亿元,占境内企业新增贷款的47.2%。

绿色普惠贷“秒批秒到账”

率先设立全国银行业首个绿色金融创新中心,创新推出多个绿色金融产品,中国建设银行广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花都分行(下称“建行花都分行”)是绿色信贷的先试先行者。

据建行广东省分行绿色金融创新中心负责人肖志斌介绍,目前建行花都分行在绿色信贷领域实现多个首创,发放试验区首笔碳排放权抵押贷款、全国上市企业首笔碳排放权抵押贷款,首创“绿色e销通”网络供应链融资产品,首创绿色“电桩融”产品支持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发展。

以绿色普惠贷为例,作为建行花都分行针对中小型绿色企业的创新信贷产品,绿色企业贷款实现“秒批秒到账”,随时支取、循环使用。截至2019年6月,建行花都分行绿色信贷余额55亿元,在企业贷款余额中占比超三成,不管是规模还是占比均居当地同业第一,助推绿色项目融资。

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聂林坤表示,广州正加快推广复制广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已形成的模式、经验、举措。正在制定《关于进一步促进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对下一步在全市运用绿色金融政策和金融产品、工具,服务各区三旧改造、金融产业升级等进行一系列部署。

截至6月末,广州绿色金融街(花都)进驻绿色机构235家,注册资本金136.7亿元。目前广州地区金融机构和企业累计获批发行各类绿色债券达638亿元;建立股权交易中心绿色环保板,首批挂牌企业达65家、注册资本金规模约7.7亿元。截至6月末,广州碳交所碳配额现货交易量累计成交突破1.31亿吨,稳居全国首位。

广州市本外币存贷款余额超10万亿元

小贷险、绿色贷等创新不断,广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增强。

银行机构发挥融资主力军作用。截至6月末,广州市本外币存贷款余额超10万亿元,达10.18万亿元,同比增长14.3%,增速居北上广深津五大城市第一位。其中,存款余额5.73万亿元,同比增长10.5%;贷款余额4.44万亿元,同比增长19.6%,增速居北上广深津五大城市第一位。

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取得新成效。1-5月,全市证券交易额6.72万亿元,同比增长7.22%。截至6月末,广州累计境内外上市公司165家,总市值 2.80万亿元。2019年至今,广州地区信用债发行规模4368.52亿元。截至目前广州市共有8家企业完成科创板申报,正在辅导47家企业积极筹备申报,其中方邦电子成为首批25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之一。

保险市场发展重回“快车道”。1-5月,保费收入673亿元,保持全国保险第三城地位,同比增长21.4%,重回“快车道”。截至3月末,保险资金在广州市累计投资余额约为2820亿元。

地方金融总体呈现规范稳健发展态势。6月末,全市小额贷款公司107家(其中互联网小贷41家,居全国第2位),注册资本252亿元,贷款余额234亿元,1-6月纳税2.39亿元。

据了解,未来广州将引导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发展,完善拟上市挂牌企业资源库,推动广州市企业对接科创板,加大科创板后备企业培育力度,多渠道多形式开展上市后备企业培训,积极协调解决企业筹备中遇到的问题,助力科技企业发展,并全力以赴做好金融风险防控工作。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

在金融风险防控方面,广州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成为唯一服务全省的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防控平台。截至5月末,防控中心覆盖“7+4+1”类地方金融业态和11个区,累计排查广州企业68384家。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国际金融城正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示范区。广州探索深化粤港澳金融合作创新,增强对境内外金融机构吸引力,广发银行、中国人寿、中国太平、中国人保、华兴银行等13家金融机构及企业购地进驻。

接下来,广州将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和平台建设,大力引入持牌金融机构。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建立大湾区金融监管信息互通机制,加强粤港澳金融推介及交流合作。

据透露,广州推动成立广州市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金融专项小组。谋划研究制定大湾区金融政策,拟定《广州市关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的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近期将召开金融专项小组会议审议。

采写:南都记者 冯芸清 通讯员 陈婉清 梁永臻

Copyright © 2024 第三财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19220号     技术合作:544727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