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访问本站!

人均GDP“破万”经济迈上历史性新台阶:人均gdp和人均收入

股市头条 2024-08-01218

2019年度数据解读本报记者周子勋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2019年中国经济“成绩单”,多项数据刷新历史记录备受瞩目。其中,经济总量迈向100万亿元大关,2019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规模为99.0865万亿元人民币(14.4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1%,稳居世界第二;人均GDP首次站上1万美元新台阶,达70892元(10276美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3万元大关,达30733元。

这份成绩单的取得着实来之不易,一方面,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三个转换”(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增长动力)攻关期,“三性问题”(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相互交织期,“三期叠加”(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影响持续深化。

由此,中国经济仍然能够实现6.1%这样的中高速增长非常难得,展现出了发展的强劲韧性与巨大潜力。这也标志着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进一步提升,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标志着我国向高收入国家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019年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厚实基础。

从动力结构看,已从过去主要依靠投资转向依靠内需和消费拉动。2019年我国人口突破14亿,而人均GDP迈上1万美元新台阶意味着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进一步扩大。2019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9%,其中全国消费品零售额首超40万亿元,最终消费支出的贡献率是57.8%。

从转型升级看,已从过去依靠传统制造业转向依靠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2019年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高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2.4%、12.0%和12.0%;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8.8%和8.4%;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7.7%和16.5%。

从要素驱动看,已从过去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依靠科技创新和改革开放引领带动。2019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部署的46项重点改革任务和其他61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还完成178项改革任务,各方面共出台285个改革方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各方面已经推出2217个改革方案。

从市场活力看,民营企业的内生动力不断激发,2019年民营企业首次超过外资企业成为最大的外贸主体,其中出口占比超过50%。

2019年经济实现历史性跨越固然值得可喜,但中国人均GDP“破万”后,关键是要避开“中等收入陷阱”。这就要求我国必须实现发展模式的转换,实现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必须防止社会利益固化,实现发展的公平性。此外,必须依靠创新,提高投入产出效率,加快催生新动能,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通过改革开放,推进市场化改革和结构性改革,进一步释放体制机制活力,为我国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强劲的发展动力。

Copyright © 2024 第三财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19220号     技术合作:544727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