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访问本站!

茅台业绩_“药中茅台”遭遇股价业绩双杀,喝酒吃药逻辑还成立吗?

新三板资讯 2024-07-24653

文/华商韬略贾澎

1

近日,东阿阿胶发布了“史上最差”的2019一季报。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23.83%、35.48%、38.36%,暴跌三连。发布后,股市以连续两天暴跌作为回应。

东阿阿胶股价下跌,已有一段时间了。

2017年6月,东阿阿胶创造了71.91元的历史高点;之后在到2018年1月23日,再次摸高到67.58元后,便开始了跌跌不休。至今股价已跌去近40%,徘徊在40元左右。

把东阿阿胶推下深渊的,或许是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水煮驴皮”事件。

去年2月18日,国家卫计委12320卫生公益热线的官微发布了题为“过节不值得买之阿胶”的文章,称有种种光环加持的阿胶就是水煮驴皮,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甚至因缺乏人体必需的色氨酸,都称不上一种好的蛋白质来源。

然而很快,该微博就把这条信息就被删除了,并在2月26日晚间发布了《致歉声明》。不过一石激起千层浪,关于驴皮到底有没有疗效的全民大讨论已经展开。

微博文章内容出自2016年医疗自媒体“丁香医生”,文中指出燕窝、阿胶、蜂蜜等保健品实际功效堪忧。人民日报也曾在2016年时引用果壳网等资料来源,称阿胶、红枣、红糖这些“补血神品基本没用”,且因为没什么铁,所以也没有补血补铁的作用。

而补血补铁,正是阿胶最大的卖点。

2

阿胶到底有没有疗效,成为一场罗生门。

关于驴皮的疗效,最权威的印证来自《中国药典》。其中记载,阿胶为一种有效药物,主要功能为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等。

但论断何来?并无明确出处和临床依据。

根据当时新浪民调结果,对于是否需要做临床试验,高达72.86%的网友认为需要,21.39%的网友认为不需要,5.74%的网友表示“不好说”。

同时,对于会不会再买阿胶,67.1%的网友表示不会再购买,20.84%的网友表示还会购买,另有12.06%表示“不好说”。

当时,南方都市报也刊发评论称,进入药物的范畴,无论对于阿胶还是其他中草药都应当遵循现代实验科学的标准,即采用循证医学的标准,通过药理、动物和人体试验来重复验证药物的疗效。

但让中药就范现代医学的标准,却非易事。

2006年3月,药监局发布《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药品说明书应当充分包含药品不良反应信息,详细注明药品不良反应。”但在同年药监局发布的《中药、天然药物处方药说明书内容书写要求及撰写指导原则》里,却规定:

在中药的使用说明书里,关于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试验、药理毒理、药代动力学等五个方面都可以列为“尚不明确”、“尚无信息”或“不列此项”。

而“不列此项”的情况包括,“未按规定进行过临床试验的”、“未进行毒理研究相关研究的”。

药监局曾在2017年搜集了市面上1618份中成药的说明书,其中80.2%的说明书显示“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此番大讨论,依旧没有带来关于阿胶药效的权威临床数据。关于驴皮的疗效之争,也就不了了之。

然而,这对于东阿阿胶的股价和业绩影响,却已是实实在在的了。

3

因采用与茅台类似的涨价策略,东阿阿胶曾获得“药中茅台”之称。可在水煮驴皮事件之后,东阿阿胶开始股价与业绩双杀。

到2018年半年报公布时,公司归母净利、扣非净利同比下滑4.35%、7.01%;三季报中业绩颓势仍旧未改。

业绩压力下,公司开始开源节流。

节流是减少费用。其财报显示,2018年公司销售费用为17.76亿元,同比下降1.61%,其中市场推广费、广告费、运输费均出现全面下降。

开源,则是放宽销售的信用政策。根据年报,在2017年年末时,东阿阿胶的营收账款为10.57亿元;到2018年末时,应收账款与票据上涨至24.07亿元,同比涨幅达127%。同时,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也从上年的21.75天上涨到34.51天。

到今年一季度报中,公司应收账款进一步增高至28.16亿元。这显示了公司对下游的议价能力持续变差。

然而,开源节流并未让东阿阿胶的日子变得好过。

2018年年报中,东阿阿胶出现了上市以来首次业绩负增长。

年报显示,当年东阿阿胶营收73.38亿元,同比下降0.46%;归母净利润为20.87亿元,同比上涨2.08%;扣非净利润为19.15亿元,同比下降了2.32%。

如此看来,今年一季度业绩的断崖式下跌,或许并不意外。

毕竟,虽然相信驴皮具有神器功效的人依然不少,但“不看广告,看疗效”的人数也变得更多了。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Copyright © 2024 第三财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19220号     技术合作:544727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