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访问本站!

稀土暴涨_中国稀土暴涨背后:连亏7年被指业绩造假,老板因赌博欠1亿港元

股票知识 2024-07-08565

继工业大麻、人造肉概念股大火之后,稀土正成为股民新一轮追捧的概念股。

5月13日,中国决定于6月1日起上调对美国部分产品的关税税率,其中包含自美国进口的稀土产品。政策之下,稀土概念股瞬间成为紧俏品,享受着前所未有的关注。同花顺数据显示,5月13日至今,稀土永磁相关概念股集体上涨15%。其中,金力永磁、英洛华、五矿稀土等多只个股连日收获多个涨停板。

据悉,稀土被誉为“工业的维生素”,具有无法取代的优异磁、光、电性能,其作用大,用量少,已成为改进产品结构、提高科技含量、促进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元素,被广泛应用到了冶金、军事、石油化工、玻璃陶瓷、农业和新材料等领域。

与此同时,港股上市企业“中国稀土”也成为这一波行情的受益者。截至5月21日收盘,中国稀土甚至暴涨108.11%,报收0.77港元/股,盘中涨幅一度接近200%。尽管如此,中国稀土依旧没能跳出仙股行列,而过去4年多的时间里,中国稀土都顽固地坚守在仙股队伍中

不过,市场对“中国稀土”的热情很快就被浇了一盆冷水,质疑声也由此而起。5月22日开盘后,中国稀土出现断崖式下跌,截至收盘,报0.56港元。事实上,港股中国稀土的暴涨,更像是市场的一种闹剧。

那么稀土投资前景几何呢?

招商证券认为,稀土的高效开发利用,可以有力促进我国产业升级,新兴战略产业的崛起,对于实现“中国制造2025”产生重大意义。

中信证券认为,缅甸进口稀土矿确定受限,稀土价格有望获得支撑;受关税加征影响,美国稀土矿进口量或将减少;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有望持续拉动钕铁硼需求。预计中重稀土价格有望持续上涨,轻稀土价格或将企稳回升。

连续7年亏损

中国稀土于1999年赴港上市,其背后的掌舵者蒋泉龙则被外界冠以“中国稀土大王“的称号。

2019年3月,中国稀土公布了上市20年后的财报。财报显示,中国稀土在2018年实现营收9.02亿港元,同比增加42%,年度亏损737.6万港元,相比2017年度亏损的8478.1万港元,有所收缩。

中国稀土2018年度亏损缩小或与出售子公司有关。2018年7月18日,中国稀土完成与第三方的出售协议,以2800万元(约3293.3万港元)代价出售海城新威100%股权。据悉,海城新威主要从事制造及销售镁砂产品。

事实上,自2012年中国稀土豁开亏损的口子之后,一直就处于亏损状态。其中,2012年,中国稀土的亏损达到6.8亿港元,2015年也达到了2.57亿港元。

在中国稀土的客户中,大陆市场一直占据大头,2018年,中国市场占总营收的90%,其次分别是日本、欧洲和其他国家。中国稀土特意强调,2018年并未向美国售出稀土产品。

中国稀土在财报中称,2018年由于国内环保督查从严,稀土黑矿明显减少,稀土氧化物在年内三次明显上涨,但下游客户对市场缺乏信心,市场较为冷清。2018年,中国稀土共销售约1600吨稀土氧化物,较2017年减少一半。不过,由于价格上涨,其中来自稀土业务部分的营收达5.55亿港元,相比2017年增加43%。

政策监管之下,中国稀土市场份额进一步萎缩,与此同时,与A股一些稀土企业的高毛利率不同,中国稀土的稀土业务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18年,其稀土业务的毛亏率约为3%。A股稀土企业金力永磁和英洛华在2018年的毛利率则达到20%以上,在国外这一数据更高,五矿稀土的稀土氧化物业务毛利率也达到20%左右。

在稀土板块齐涨的情况下,股民似乎更像是被“中国稀土”的名字所吸引。冷静之后,开始上演逃亡大戏。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稀土综合财务状况表中,应收帐款及其他应收款为4.65亿港元,相比2017年度增加1.28亿港元。应收帐款中,中国稀土准备减值亏损高达3356.8万港元。

因赌博欠债1亿港元3年后被追讨

1984年,32岁的蒋泉龙正式从商。这一年,靠着多年积攒的3000元积蓄,蒋泉龙回到家乡宜兴,和妻子钱元英创办了戴红帽子的集体企业“宜兴镁质耐火材料厂”。

在此之前,蒋泉龙一直在宜兴当地一家耐火材料厂任职。早年,妻子钱元英就对外宣称,蒋泉龙“在1980年代已是耐火方面的专家”。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开始跻身全球稀土供应大国。此时,日后被称为“中国稀土大王”的蒋泉龙也开始涉足稀土行业。1988年,蒋泉龙成立宜兴稀土冶炼厂。彼时,赶上好时候的蒋泉龙赚得盆满钵满。

上个世纪90年代,完成资本积累的蒋泉龙又先后成立不少公司,稀土、耐火材料并举,并开始涉足环保行业。1994年,宜兴新威集团公司成立,据说此时其身家已经达到1.3亿元。1999年,蒋泉龙顺利在港交所敲钟,中国稀土正式挂牌上市。登陆资本市场两年后,蒋泉龙以11.4亿元的个人资产,在福布斯富豪榜中排名第39位,这是蒋泉龙夫妇的高光时刻。

风平浪静的日子总是短暂的。2002年11月,香港联交所收到一封投诉信,直指中国稀土业绩虚假。2003年7月,香港证监会因怀疑上市公司可能有涉及诈骗或失当行为等情况对中国稀土进行调查。

这是中国稀土上市以来,蒋泉龙面临的第一大劫。“我还能没有信心?我自1984年5月7日创业到现在,见过不少风浪,我们现在的客户和生产都很正常。清者自清。”当年,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采访时,蒋泉龙信誓旦旦。

15年后,中国稀土和蒋泉龙又陷入了另一场风暴。2017年8月8日,中国稀土和泛亚环保公布的一则公告,彻底将蒋泉龙身陷入讨债门的事实给抖了出来。公告显示,执行董事蒋泉龙于2017年8月4日收到一份令状,被申索本金1889.18万新加坡元(相当于1.08亿港元)及有关利息。

据《信报》2017年报道,蒋泉龙被新加坡滨海湾金沙赌场的经营者入禀香港高等法院,追讨逾1亿港元赌债。原告MarinaBaySandsPte.Ltd.在入禀状中透露,蒋泉龙为原告赌场的顾客,双方于2014年7月26日签订贷款协议,原告向蒋泉龙借出2244万新加坡元(约1.29亿港元)筹码。事后,蒋泉龙偿还了部分款项,至今仍拖欠约1889万新加坡元(约1.08亿港元),原告现要求法庭下令蒋泉龙还款,另加自2015年1月起计,每年12%的利息。这也意味着,蒋泉龙的这笔赌债欠了足足三年之久。

被爆追债后,蒋泉龙背后的两家上市公司立马撇清关系,称蒋泉龙欠下的赌债与上市公司无关。上市公司认为,该法律程序为蒋泉龙的私事,此外,上市公司或其任何附属公司皆非该法律程序的当事人,公司的业务运营及财务状况不会受影响。

Copyright © 2024 第三财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19220号     技术合作:544727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