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民营经济若干意见 中国人保 为民营经济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
近年来,中国人保把服务民营企业作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要切入点,以为民营经济提供综合金融服务为主线,在保险端和投资端同时发力,助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积极支持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发挥保险保障功能
人保集团执行董事、副总裁、党委委员唐志刚在7月18日举行的银行业保险业例行发布会上介绍说:“中国人保利用保险技术优势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防范化解民营企业生产经营风险,构建从‘风险等量转移’转向‘风险减量管理’,从‘风险事后补偿’转向‘全生命周期保障’,从‘单一风险保障’转向‘一揽子综合解决方案’的创新型保险商业模式。”
为助力科创民企防范化解科技研发风险,中国人保积极发展适合其特点的科技保险产品,先后建立了汽车、半导体等13个行业技术基地,形成了相关行业的风险知识、行业风险分析报告等,为民营企业提供了专业的风险评估服务。同时,中国人保研发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属保险产品,为科技企业提供个性化的一揽子风险解决方案。2018年,中国人保科技保险共为1765家科技型企业提供风险保障超过2846亿元。
在安全生产责任险、环境污染责任险等业务推广过程中,针对中小企业风险防控能力弱的特点,中国人保加大预防性投入,深入企业开展实地隐患排查治理、推广安全生产科技,通过风险管控前置,为中小企业编织起一张“安全网”。
为全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国人保充分发挥农险优势,为大型民营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农业产业链上下游经营主体制定灵活的服务策略,提供全面风险保障;积极推广“保险+期货”模式为农业生产提供价格风险保障,推动农险从保基本、保成本向保价格、保收益升级。2018年,中国人保为9442万户次农户提供2.2万亿元风险保障,为2589万户次受灾农户支付196亿元农险赔款。
针对民营和小微企业信用记录不完善的问题,中国人保通过贷款保证保险等产品提供信用增级服务,有效带动了更多金融资源投放民营企业。“给中小微企业、民营经济提供贷款保证险,通过保险产品提供的保障,支持客户向金融机构去融资,如果说因为一些不可预测的事件,造成一时还不上款的话,我们通过保证保险的补偿来解决金融机构因为融资贷款以后带来的一些风险责任。”人保财险副总裁吴建林在回答《农村金融时报》记者提问时介绍说。
据悉,2018年,中国人保通过提供贷款保证保险,助力4万家小微企业获得融资支持129亿元。同时,为提升民营企业资金周转率,中国人保探索保证险创新业务模式。2018年,为7179家建筑工程企业释放保证金220亿元,为653家通关企业释放保证金82亿元。
创新保险资金运用
保险资金规模大、期限长、来源稳定,可以为民营经济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支持。“保险资金正是这样一种特点,可以比较精准地匹配客户的融资需求,能够按照农业生产的周期、小微企业的需求,灵活地设置融资的期限,还有融资的方式,跟其他金融机构的流动性资金形成有效互补,一同为‘三农’和小微企业客户提供有效的融资支持。”唐志刚介绍说。
在险资直投方面,中国人保通过股权投资、私募股权基金、专项产品以及股票、债券等多种形式,投资354亿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其中股票、股权投资和股权基金方面合计156亿元,固定收益类资产投资198亿元。中国人保还开发了行业内规模最大的纾困基金,规模达300亿元,首笔资金于2018年12月27日落地。
同时,自2015年开始,在银保监会的大力支持下,中国人保探索开展了支农和支持小微企业融资试点业务,以保险资管产品为载体,依托的机构和人员优势,为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保险+融资”综合金融服务。
据介绍,与银行传统信贷业务不同,融资试点主要依托保险的保障功能,充实客户第一还款来源,从根本上提高了客户融资能力,改善客户融资难的困境。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累计融资规模达到245亿元,融资试点业务基本覆盖全国。累计服务客户29万户/次,平均融资规模8万元。
中国人保还将融资试点业务定位于“政策性很强的商业性业务”,利率定价遵循保本微利和可持续发展原则。截至一季度末,试点业务平均融资利率5.72%。
在此基础上,中国人保充分利用现有全国机构网络优势,构建集团公司、总、省、地、市五级普惠金融专业团队和组织机构,为民营企业提供门到门、点到点服务。唐志介绍说:“目前,我们基本覆盖的物理服务网点包括100%的县、98%的乡镇、54%的行政村。”
围绕地方产业规划和产业链,中国人保还因地制宜,不断探索创新,形成多种融资模式,如服务科创企业的“苏州科技基金”模式,通过股债结合形式支持当地高科技企业98家,其中19家在新三板上市;服务非传统金融客户的“政融保”、“贷牛还牛”等模式,为贫困地区农业企业生产经营提供融资服务,助力当地脱贫致富。
来源|农村金融时报 作者|郑源源
本期执行主编|马仁海 编辑|张缘成 制作|史翰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