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亏损8.57亿,瑞幸咖啡靠IPO融资继续“烧钱”?_瑞幸咖啡
港股解码,香港财华社原创王牌专栏,金融名家齐聚。看完记得订阅、评论、点赞哦。
茶饮大国,咖啡成“兵家必争之地”,星巴克、Costa等外资林立的咖啡店,瑞幸咖啡以黑马之姿迅速占领市场,给星巴克当头一击。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瑞幸以黑马之姿叫板星巴克时,未想到后来杀将进来的7-11、全家等便利店咖啡成搅局者,让这场原本有始有终的咖啡争夺战陷入无边际的鏖战,瑞幸的钱还能烧多久?
借助资本力量,瑞幸一举成名
瑞幸咖啡是资本捧红的角色,成立仅一年,四处撒币、广告铺天盖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在行业扬名。
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由原神州优车集团COO钱治亚于2017年10月创建,2018年1月开始试运营。成立之初,瑞幸咖啡对标的是星巴克。
“咖啡+轻食”的业务模式,相同的供应商,一杯24元左右的专业咖啡,比星巴克便宜10元,且同等舒适的店铺环境,长期看确是星巴克的有力对手。
研磨咖啡行业星巴克、Costa等外资林立的咖啡店,也有肯德基、麦当劳等价格在20元以下的非独立咖啡品牌,价格高、购买不便,摸清行业痛点,瑞幸咖啡想做一个对标星巴克的,专业咖啡服务提供商。
凭借移动互联网技术、低价策略,和精准经营,瑞幸咖啡迅速在市场崛起,品牌效应声名远播,也抢到一大批忠实度有待商榷的客户。
2018年,瑞幸咖啡消费客户达1254万,销售杯量达8968万杯,用户3个月复购率大于50%。北上广深用户占比达49.32%,实现一线城市核心区域全覆盖。
2018年1月,瑞幸咖啡在北京银河SOHO开设第一家门店,5月底就进入13个城市并开设500多家门店,9月门店数量达到1003家,超越Costa,成为仅次于星巴克的第二大咖啡连锁门店,截止2018年12月,瑞幸咖啡在全国22座城市门店数量达2073家。
瑞幸扩张简直是开了挂,星巴克在中国沉淀19年才开3200家店铺,Costa也花12年才积累420家店铺,相比之下瑞幸开店速度让人感受到其背后资本的财大气粗。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瑞幸以黑马之姿叫板星巴克时,未想到后来杀将进来的7-11、全家等便利店咖啡成搅局者,让这场原本有始有终的咖啡争夺战陷入无边际的鏖战,此种情形下,瑞幸的钱还能烧多久?
靠补贴与便利店杀价,瑞幸“烧”得谁的钱?
星巴克等专业咖啡店很容易被有价格优势的瑞幸取代,但便利店咖啡胜在店铺众多,消费场景集中,价格更有优势。瑞幸持续撒币式的“烧钱”补贴更多是对便利店咖啡的一种反击。
新用户免费,后续有2.8折、3.8折等力度不等的优惠券,折扣下来一杯咖啡降至10元以下,这个水准接近7-11便利店咖啡价格,同等价格人们更愿意去专业咖啡店消费。
这种“烧钱”式的竞争让瑞幸损失多少?据金融求职与培训服务商CareerIn披露的瑞幸咖啡B 轮融资商业计划书显示,瑞幸咖啡2018年前三季度实现销售收入3.75亿元,毛利润-4.33 亿元,毛利率-115.5%,净亏损8.57亿元。
星巴克2018年前三季度在中国地区营业收12.29亿美元,毛利率在60%左右,营业利润为2.34亿美元,营业利润率为19%。
咖啡行业毛利率一般在50%左右,最高可达80%,星巴克毛利率更是连续5年超50%。要对标星巴克,瑞幸咖啡任重道远。
这些钱从何而来?2018年是瑞幸咖啡“疯狂”的一年,在一二级市场资金紧张背景下,瑞幸咖啡获得2轮投资,愉悦资本均有参与,给予最大支持。
2018年7月,A轮投资方为愉悦资本、新加坡直投、君联资本、大钲资本,共融2亿美元。当年12月再获2亿美元B轮融资,中金公司加入,投后估值达22亿美元。
背靠“财团”钱也不是这样烧法,如果项目本身无法盈利,外部资源再强大,也无法救它于水火危难之中。瑞幸咖啡究竟有没有未来?
估值30亿美元,上市定生死
一月,被消费者称为 “民族第一咖啡品牌”的雕刻时光倒闭,让人不禁为瑞幸咖啡捏把汗。按照其公布数据,出售8968万杯,亏损8.57亿元计算,每卖一杯咖啡亏损10元。而瑞幸咖啡称,接下来补贴、优惠券还会继续发放,要烧钱3-5年。这也意味着亏损会持续。
无论外人怎么闲操心,瑞幸咖啡还是坚定不移走规模化扩张老路子。2019年预备新建门店超过2500家,届时总门店数超过4500家,从门店、杯量等方面碾压星巴克,成为中国最大的连锁咖啡品牌。
理想情况下,只要保持规模化扩张,且每家门店的咖啡销量不出现下滑,似乎可以保证瑞幸的资金流。
现实环境下,瑞幸咖啡依然危机重重。第一,缺少积累和沉淀地开店模式,是否会掀起“关店潮”?第二,过多“奶茶店”式的小门店模式,是否会被智能咖啡机所取代?第三,取消补贴后,还能留住多少客户?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还在于瑞幸咖啡何时能登陆资本市场,这也是资本助推下的瑞幸使命,更重要的,也可以为投资人建立起退出机制。
早前媒体报道瑞幸谋求香港上市,不过近来又传瑞幸将改道美国上市。路透社报道,瑞幸正在以30亿美元的估值寻求在美IPO,并向包括高盛、摩根史丹利等在内的投行贷款2亿美元。
不管将来上市地点如何,对于急需“输血”的瑞幸来说,今年终将是“生死”之年。
作者:李莹
编辑:李雨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