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访问本站!

指数基金:穿越牛熊的投资利器:穿越牛熊

新三板资讯 2024-06-02460

(图片来自于网络)

已经离我们远去的2018,是指数基金被广泛重视的一年。据申万统计,截至2018年年末,股票指数型基金(含纯指数和指数增强)份额达到5583亿份,而这个数据在2017年年末仅3736亿份,仅2018年一年就增长了1848亿份。目前,股票指数型基金在整体股票基金份额的比例也由17%上升至24%,指数基金的逆袭之路已经开始。

(指数基金季度规模和数量,资料来源:申万宏源,规模单位:亿元)

美国市场,作为海外成熟资本市场的代表,已经用真金白银的现实证明了绝大部分的主动管理型基金的业绩表现是无法战胜市场基准的。那么,这一结论在我们市场是否依然成立呢?历史统计数据给了我们肯定的回复。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网,统计区间为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

首先,我们选取了在2014年前成立且目前规模大于2亿的股票型基金,统计了他们在14年至18年(共5年回看期)的整体业绩表现。在2014年至2018年,中国市场经历了一波大牛市,一波结构性牛市和两波熊市,期间的业绩表现更能反应出基金穿越牛熊的能力。上图展示了在14年至18年5年回看期区间业绩排名前30名的股票型基金,统计数据表明在30个基金中非指数基金仅7只,指数基金的占比高达77%。5年60%以上的收益,意味着每年的年化收益已经超过10%,从长期来看也是可以满意的收益率了。这个结果说明了如果将我们的投资期限从传统的散户周期拉长至5年甚至更长的区间,指数基金应该是股票型资产里的优质标的,值得小伙伴们投资。

进一步,小伙伴们如果仔细观察上图中指数基金的名单,可以找到一些以宽基指数为基准的指数基金,例如沪深300增强基金;也可以找到一些以风格指数为基准的指数基金,例如红利类指数基金,估值类指数基金;此外也能找到一些以行业指数为基准的指数基金,例如金融地产行业的指数基金。换言之,不同类型的指数基金都有配置的用武之地。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网,统计区间为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

如果更换一下投资周期,将视野调整为3年,统计2016年成立且目前规模大于2亿的股票型基金,发现期间业绩前10中共有5只指数基金,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期间涨跌幅最高的两只基金均为指数型基金,且均为行业指数基金。

对于小伙伴们而言,在投资指数基金的过程中,如果有特别看好的行业其实可以投资对应行业的指数基金,例如在过去的三年看好食品饮料且投资食品指基(160222)就可以击败90%+的散户,成为新一代的“股神”。这段时间,如果小伙伴们持续看好军(工)证(券)这对春季躁动CP,则可以开始投资军工ETF(512660)和证券ETF(512880)啦。

(数据来源于WIND)

今天从小伙伴们最为关心的市场表现角度展示了指数基金在股票型基金中的巨大投资优势,事实上,指数基金的优势不仅如此,快、易、廉、明是指数基金的四大护法,有兴趣的小伙伴也可以回顾一下科普贴《指》。此外,关于军证CP的投资逻辑小伙伴们也可以回头温习一下《》,从今年1月份的市场表现来看,军工和证券的行情表现还是处于市场前列的。

今天就这样,白了个白~

Copyright © 2024 第三财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19220号     技术合作:544727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