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金融论坛:嘉宾热议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资本市场改革]考研时间2019具体时间
2019年1月12日,由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主办的第二届上海国际金融论坛在复旦大学举行。
2019年1月12日,由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主办的第二届上海国际金融论坛在复旦大学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资本市场,论坛邀请了中外政坛领导、商界领袖以及学术精英就“世界经济与贸易”、“中国资本市场”、“海内外资本市场的机遇与挑战”和“全球资产配置时代的女性金融领导力”等议题展开热议,共商世界经济发展大势,探讨中国金融改革变迁,展望未来全球经济金融新格局。
当天,多位全球重量级顶尖学者、政府政要、业界领袖发表主旨演讲。出席活动的嘉宾包括: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上海市杨浦区区委副书记、区长谢坚钢,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首席财务官Leslie Maasdorp,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名誉所长夏斌,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前司长、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管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首席代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研究教授Alfred Schipke,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德红等。
同时,出席论坛的学院领导有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学术访问教授、哥伦比亚大学终身讲席教授魏尚进,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钱军等。
以下为论坛部分精彩内容:
开幕致辞
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
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表示,改革开放40年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绘就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取得了伟大成就。与此同时,未来的发展道路并不平坦,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地区矛盾不断激化,需要我们对外部和内部有全局的了解,才能把握大势,抓住机会,奋发有为。
复旦大学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发挥自身人才优势,引领知识转型,推动新旧动能转化,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带动一体化发展。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的发展对国家当前需求主动是有力的回应,开办一年多来在师资队伍、科研发展、人才培养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希望复旦泛海在新时代进一步加强交流,成为国际金融学界越来越具有话语权和影响力的国际一流学府。同时扎根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国情现状,成为能够解决现实问题,服务当前实际的中国特色金融学科。一方面能够与国际最前沿的理论接轨,与最有影响力的金融学家进行对话,另一方面抓住重点,建设一流高端技术前行,更希望学院能够将上海国际金融论坛办好办精。对即将面临的问题加强交流、启迪思路、凝聚力量。为上海的推广交流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贡献力量。
上海市杨浦区委副书记、区长谢坚钢
上海市杨浦区委副书记、区长谢坚钢表示开放包容,追求创新是金融的特质,也是杨浦矢志不渝的追求。十几年来,杨浦区秉承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联动,学城、产城、创城、三城融合的理念。现在已经展现出了三多一浓的氛围,创新的人才多、创新的企业多、创新的载体多和创新的氛围浓,赢得了众多创新企业纷至沓来。西门子、硅谷银行等跨国地区金融总部,780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汇集于此。长阳创谷在业界有了“北有中关村、东有长阳谷”的美誉。当前杨浦正在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提出的三项新的重要任务,紧紧抓住创新发展的机遇期,持续提升创新的高度、浓度、辐射度,借助上海科创版的契机,致力于把杨浦打造成为创新最活跃,创业最容易成功的区域。
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学术访问教授、哥伦比亚大学终身讲席教授魏尚进
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学术访问教授、哥伦比亚大学终身讲席教授魏尚进在致辞中指出,中国经济已经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型关头,经济增长模式从强调高速度增长到强调高质量增长,从强调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曾经的世界数一数二的制造业大国向现代服务业大国迈进。
“在这些转型过程中,中国经济会面临很多新挑战,新问题,需要有新方法。这对学术研究、政策研究也提出了很多新要求,对经济发展中需要的人才有了新要求。”魏尚进坦言,回答探讨这样的问题正是复旦泛海国金的实力,学院以“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一流、教学项目和高端人才培养一流、智库研究和社会影响力一流”为办学目标,所有项目都强调实践和学术结合。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仅可以服务于上海,也可以服务于中国,还可以服务于世界金融市场经济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学院不仅在国际学术方面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也十分重视政策研究,已经发表了13篇政策研究报告,包括企业绿色透明度研究的报告。同时,学院还创办了复旦金融评论。
主旨演讲:世界经济与贸易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首席财务官Leslie Maasdorp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首席财务官 Leslie Maasdorp做了主题为“全球化与多边主义“的演讲。他进一步透露,上海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可以申请金砖国家开放银行的资金。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在浦东支持了一个屋顶的太阳能基建项目,还支持了上海管道项目。
Leslie Maasdorp表示,全球基础设施融资方面的一个变化是,早期主要由政府推动,但现在资本市场大量参与基础设施投资,机构投资者投入基础设施的投资非常大。
Leslie Maasdorp还表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可以达到万亿级。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在寻找新的金融工具,让私人部门更好的支持基础设施投资。未来通过证券化等金融创新手段,可以让政府资金和私企资金更好地结合,使更多资金流向基础设施。
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名誉所长夏斌
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名誉所长夏斌在题为“对当前经济政策研究的思考“的主旨演讲中指出,2019年的经济和金融形势发展有了新的变化,但变中有“忧”,其中艰难在于经济的微观活力不足。
“民营资本安全感不足,微观的活力明显不足,宏观利润下降,使2019年的经济形势更加复杂。”夏斌表示,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稳就业、稳金融、稳投资、稳外贸、稳外资、稳预期“六稳”,最重要的是“稳预期”,以恢复信心。
“2019年要稳定实体经济,释放金融风险,并守住金融风险底线,同时宏观政策的效用的边际收益减退。”夏斌认为,要思考宽松的政策如何在去杠杆和守住金融风险间取得平衡。
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前司长、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管涛
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前司长、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管涛主旨演讲的题目是“中美贸易摩擦与人民币汇率“。他表示,虽然2019年会有经济下行的压力,但是贸易顺差或许会比2018年要大一点。
管涛指出,去年由于中美贸易摩擦人民币汇率振荡非常明显。中美贸易摩擦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目前来说主要是在心理层面。从外汇的数据可以看到,6月19号到8月3号,中美之间关税互相宣布第一轮500亿征收的清单,受贸易摩擦升级的影响,人民币出现了大幅度的下跌,另一方面去年2季度的时候基础国际收支顺差的21%,三季度超过了基础国际收支顺差,三季度下跌了31亿美元,短期资本流动导致的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变化。这些数据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市场情绪的波动在心理层面对人民币的冲击。
管涛认为今年出口最大的挑战不是双边关系,而是经济放缓以后造成的外驱疲软和当今世界的贸易局势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就贸易摩擦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来看,两轮交锋下来,美股发生了比较大幅度的调整,一度从高点跌到将近20%,9月份以后美国的经济指标出现了调头向下的势头,中国PMI指数回落,美国也出现了超预期的回落,这一方面反映了贸易摩擦影响,另外一方面也反映了美国经济的走弱,贸易冲突正在下降,这也正是双方政府愿意坐下来的原因。
对于中美经贸关系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长期影响,管涛给出了两点判断,一是经历了去年对中美贸易冲突突然升级的这种超预期的情况,市场认识到了中美贸易摩擦的常态化,心理认知方面会更加成熟;二是中美之间有竞争,但也拥有巨大的合作潜力,中国的市场是美国不能放弃的一个市场。这也是中美进一步合作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因此,人民币汇率在中长期看来,不会因为中美贸易摩擦而产生剧烈的波动。
管涛认为不论中国和美国能不能达成贸易协议,短期来看中国要减少对美的贸易顺差是大势所趋,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减少,而不是中国贸易总逆差的减少。中国减少对美国的出口就会增加对其他国家的出口。从大的形势判断,目前家庭的负债率上升,整个经济形式不好,社会的收入预期不佳的情况下对消费的提升不能期望过高,中国的进口不取决于关税而取决于国内需求,这样的情况下,2019年中国经济出现下行压力的时候,贸易顺差不是减少而应该是扩大。这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是中性的,要看最后市场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美国对人民币要求不贬值,有关人民币的问题有可能还会出现在中美双方的谈判桌上。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首席代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研究教授Alfred Schipke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首席代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研究教授Alfred Schipke主旨演讲的主题是“中国债券市场的特征与前景“。他认为:中国经济进入下行通道,这个是跟自己比,和很多国家比依然是较快的,所以,中国仍然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在此背景下,中国金融业发展和崛起要求新的结构调整。考虑到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毕竟还是新进者。要建立一个发达的债券市场,十年时间是不够的。但我对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比较乐观,因为全球化趋势愈加明显了。
“因此,对于中国而言,现在需要实现一个再平衡,通过财政政策刺激消费,从而推动中国利益的增长。另一方面,通过降税的政策支持经济的发展,增加社会福利,解决低收入人群收入不平等等问题。”Alfred Schipke进一步指出。
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德红
“上交所推出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关键是注册制。注册制是从根本上把整个市场运行规则放在市场化的原则下,是中国资本市场的破冰之举。长远来看,是中国资本市场走向健康的决定性制度安排。”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德红在题为“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是中国增长的新引擎“的主旨演讲中这样评价即将推出的科创板注册制。
他认为,目前中国资本市场最缺的是注册制这种基础制度的根本改变以及长期资本。“长期资本需要一个透明的、可预期的长期制度安排,而注册制的根本特点就是它的长期性和可预期性。”
杨德红表示,注册制对于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保荐什么样的企业;第二是有关定价能力;第三,注册制是新生事物,即便预想得再完美,实践中总有没考虑到的,应该给予它更多的包容度。比如,科创企业上市之后也不是百分之百经得起考验,要有一个明确的退市制度安排。
除了精彩的主旨演讲,第二届上海国际金融论坛还上演了3场圆桌对话,聚焦“世界经济与贸易”、“中国资本市场·科创板试点与注册制改革”和“全球资产配置时代的女性金融领导力”。
圆桌对话:世界经济与贸易
主持人:《第一财经日报》副总编辑、第一财经研究院院长 杨燕青
注: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
文字:王子清、陈任之、白伊美、实习生李治
统筹:刘欣宜
本文来源:陆家嘴金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