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地摊经济”焕发生机]
广州将允许商店和餐饮店借道经营。图为广州一家酒楼在店外售卖菜品
近日,佛山率先在粤港澳大湾区出台试行的占道经营管理办法,开放首批80个临时摊位。此次政策松绑,对摊贩的经营范围、类型、时段等进行了划定,并推出了类似汽车驾驶证扣分制的考核机制,引导摊贩规范经营。届时商贩将进驻内街小巷,持证摆摊,分时经营。此外,广州、江门、肇庆等湾区城市纷纷推出政策,支持地摊经济。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佛山便设立灯光夜市,很大程度解决了下岗工人再就业问题,有着为丰富的摊贩管理经验。此次出台的试行办法,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首批将推动145个点纳入临时占道经营区域,包括商圈、市场,以及部分内街小巷等。其中,城门头下沉广场将作为首个临时占道经营试点,计划6月10日开市。届时,约80名商贩将可“持证摆摊”,并分早、中、晚市分时经营。6月2日,首个试点正式启动网上申报,受到热捧。开放后的短短3个小时,申请量超过150人。
根据要求,临时摊贩可经营食品、服饰、农贸产品、便民服务等,严禁易造成场地污染的项目。经营者须统一穿着有临时占道经营标识的服装,规范佩戴证件。借道出店经营的商店和餐饮店,应在店外悬挂审批证件。城管部门将对摊贩进行监督考核,实施类似驾驶证扣分制,一旦扣满12分则将取消资格。
广州6月5日公布了全市11区60个流动商贩临时疏导区。广州城管委表示,这些区域将采取划线等方式设置临时摆卖点,指定时段、指定区域摆卖。在执法环节上,将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以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行政指导等非强制性手段为主。
珠三角各市亦纷纷跟进,并均一次性划出多个片区,且基本是“一点一策”。其中,江门一次性辟出15个街巷,每个点均有不同的经营类别和时段,最晚可经营到凌晨零点。肇庆则在经营者规模上更为开放。该市在城区和下辖的县级市共闢出11个区段。比如端州区流动商贩疏导区共15000平方米,摊位规模达683档,可解决近1366人就业问题。
“过来人”传授摆摊技巧
广州的90后王锐旭,如今创办了一家兼职招聘公司,他曾经从大学校园摆摊赚取的第一桶金。王锐旭认为,摆摊是一种低风险的“微创业”方式。他表示,首先,调研非常重要,需要了解周边一公里的商户业绩和用户需求;其次,选品很重要,结合需求选爆品,最好找一下低价刚需、新奇的物品;再则,定价和销售技巧更重要,一定要让客人觉得他占了小便宜;最后,要选好位置,关注人流旺的地方。王锐旭回忆道,自己2011年摆摊时按照这样一套“流程”,一天能挣1000多,毛利率达到60%以上。(敖敏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