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访问本站!

[李泽楷学父亲买广告引关注,20年前却是他,让香港错失了救赎机会]李泽楷

股票知识 2024-04-20959

最近李泽楷也学父亲李嘉诚,买下了香港许多的报纸头版投放广告。李泽楷的这个广告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在李嘉诚、谢国民之后,李泽楷也站出来发声,得到了不少的点赞。

李泽楷也是香港豪门第二代中,第一个如此做的人。从这一点上李泽楷也值得我们点赞。不过仔细想来,香港发展成现在的样子,李泽楷其实有很大的责任。20年前正是他,让香港错过了自我救赎的机会。

最近分析香港经济的文章非常多,比如说香港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产业结构不合理等等。许多人都知道香港过度依赖地产跟金融,导致香港的工业跟科技几乎毫无发展。同比对岸的深圳,香港在科技上落后得不是一点半点。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是今天才被发现。早在22年前,许多有识之士就发现香港这个问题,并且提出了解决方案。这个救赎的机会就是当年香港的数码港计划。这个计划当年曾经轰动了世界。香港数码港当年是计划建成亚洲的硅谷。

如果计划成功了,那么今天香港就将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科技中心,那么今天香港的产业机构就不会如此不合理,经济发展也不会陷入困境。香港也不需要如此依赖房地产。那么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不过这一切的美好想象,最终都断送在李泽楷之手。

1997年香港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当年特首的人选上,最终北京选择了船运世家出身的董建华。当时地产大亨吴光正也选择了参选,他的岳父是世界船王包玉刚。选择董是因为他不做地产生意,跟地产没有任何利益纠纷。

当时香港也算困难重重,内部经济发展缓慢,房价奇高,外则有索罗斯等国际炒家虎视眈眈。不过当时的班子还是颇有远见,他们一方面成功阻击了索罗斯的进攻,同时提出了很多有远见的计划,数码港就是其中的重点。

当时香港提出要在全球电子商业跟软件处于领导地位,成为全球科技的首要城市。为了兴建数码港,香港向全球50个财团发出了要求,不过最后却无一回应。这个时候李嘉诚的儿子李泽楷站出来。他提出了一个计划,并且跟香港领导班子一拍即合。

当时香港因为金融危机的问题,根本无法自己拿钱出来发展数码港。财团们又不是慈善机构,李泽楷当然也不是。不过他提出了以地易楼的办法。香港提出一块土地免费送给他,他来出资兴建数码港,同时在项目里面配套建设房地产项目,通过房地产项目的利润来解决兴建数码港的资金问题。

李泽楷作为李嘉诚的儿子在香港影响力自然非常大,另外李泽楷毕业于美国的斯坦福,而且学的就是计算机专业。最初数码港被设计成全球最先进的科技大楼,8栋大楼之间拥有连廊,同时配备最好的无线宽带等等。即使在今天看来,这样的设计都是非常先进的。

于是香港官方拿出了价值70亿的地皮,并且投入了10亿元解决周边基础建设的问题。随着惠普、IBM、甲骨文、雅虎等8家科技巨头都签署了入驻协议,财政司司长还亲自去欧洲拜访了很多科技公司,爱立信跟诺基亚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不过就在一切都往着好的方面发展的时候,李泽楷却让这个项目变了味道。最终建成的项目跟最初的规划完全不一样。楼高、容积率都超过了最初的规划,一个先进的科技园区,变成了一个房地产项目。

整个项目有7成建成了住宅,只有3成建成了写字楼,而且跟最初的规划完全不一样。李泽楷只想着利用整个项目来捞快钱,跟香港长久的规划完全不一致。

项目开建之后,李泽楷就把项目的资产注入到自己的上市公司佳得信当中,这让公司的市值从3.14亿暴涨到了1040亿。李泽楷看到了利用科技包装地产的威力,于是他又开始了大展财技。

他在18天内跟30多家银行借了130亿美元,随后从新加坡电信手中抢下了香港电讯。随后李泽楷把香港电讯跟自己的盈科数码合并,组成了新的电讯盈科公司上市。李泽楷的身家直追父亲李嘉诚。

如今22年过去了,数码港依然在,而且入驻了上千家企业,但是没有一家是拿得出手的科技公司。正是李泽楷的短视行为,让香港错过了自我救赎的机会。当然作为一个商人,李泽楷也没有义务这么做。李泽楷没有错,只是没有对。

不过上天也给了李泽楷一个最大的惩罚。因为收购香港电讯,导致李泽楷负债130亿美元,当时他每天就要花几千万的利息。债台高筑的他,为了还债,以1000多万美元的价格卖掉了腾讯公司20%的股份,如今这些股份价值1000亿美元。不然李泽楷今天已经可以成为世界首富了。

李泽楷学父亲买广告引关注,20年前却是他,让香港错失了救赎机会,如今李家父子应该做出更多的实际行动,而不是花钱买一些广告说说空话而已。

Copyright © 2024 第三财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19220号     技术合作:544727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