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亏损多久回本吗?基金亏损多久能回本?
大盘跌到这个地步,空头的力量空前强大,还敢在此刻熬鸡汤的人,显然是准备了干货的。
我们以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走势为基准,统计了数10万组数据,为大家解答目前最关心的三个问题:
1.基金到底了吗?
2.基金回本需要多长时间?
3.回本快的基金都有哪些特征?
数十万组数据,电脑跑死机好几次,结论来之不易,烦请大家多多转发点赞。
事件复盘
历史上,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曾发生过3次大幅度下跌:
第一次发生在2008年,美国信贷危机波及全球,国内股市一路探底,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在此区间创下56.4%的历史最大跌幅!
第二次发生在2015年,在领略市场绝顶风光后,千股跌停的大熊市来了,此区间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跌幅达到42.7%。
第三次发生在2018年,在全年下跌的慢熊市中,指数全年跌幅为23.57%。
从三次大跌的数据来看,尽管上证指数一直在3000点徘徊,但偏股混合基金指数一直迭创新高,且历次下跌幅度在逐次降低。
具体来看,2008年的第一次大跌,上证指数站上6124点历史最高点,因此下跌幅度超过56%;2015年的第二次大跌,全部A股动态市盈率中位数高达94,但下跌幅度小于第一次;2018年第三次下挫,指数没有冲高回落,因此全年跌幅为23.57%,为历次最小。
问题来了,今年以来的大盘首次跌破3000点以后,当前的基金市场到底了吗?
我们从两方面数据来看:
第一,从估值角度来看,最近的一次调整在2018年,跌到市场底部时全部A股估值中位数为 23.36,而今年至今全部A股的中位数为22.67,已经比上次还低了。
第二,今年以来,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跌幅高达23.17%,正在经历A股历史以来的第4次大幅下跌,在调整幅度上已经逼近2018年。(数据来源Wind,2022.1.1至2022.4.22)
仅从数据角度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本次下跌中,基金市场的底就在附近了。
到底了,平均多久回本
干货来了,老娘舅统计了前三次大跌后,全市场每一只主动基金(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回本所需具体时长,结论如下:
从三次大跌来看,主动基金回本的概率超过90%!
(数据来源Wind,截止2022.4.22)
具体来看:
1.2008年次贷危机后,统计的118只主动基金至今仅有1只未回本,平均回本时长为2078天,其中大部分是历时7年,在2015年上半年牛市行情中终于解套,平均在5年8个月左右;
2.2015年千股跌停后,统计的499只主动基金中,有45只基金至今未回本,其余基金平均需要1505天回本,平均在4年时间左右;
3.2018年慢熊过后,统计的700只主动基金中,有2只基金至今未回本,其余基金平均需要194天回本,平均在半年左右。
站在2018年底,后续只用3个月你就能收回在整整一年熊市中的所有亏损,听上去不可思议,但这就是数据告诉我们的事实。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点是,历次市场大跌后,基金亏损回本的时间是一次比一次短,这次大幅下跌之前,市场也远没有像前两次那样出现明显的泡沫。
所以,持有基金“躺平”是具备理论基础的,如果你还能在底部坚持定投,那么回本的时间还会进一步缩短。
回本最快的基金,有什么特点
从整体来看,尽管回本概率超过了90%,但是保不齐你就刚好买到了没有回本的基金。
那么问题来了,能够回本,且回本时间很快的基金都有哪些特征呢?我们也做了一份统计。
(数据来源Wind,2018.1.1至2018.12.31)
1.前期跌得少的基金居多。如上图2018年的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基金跌得少,回本的速度就更快。数据显示,回本时间最快的那20%的基金,平均跌幅相比其余基金要小的多。
2.行业主题基金居多。重仓一个行业,在行情催化下回本会更快。比如,2015年后银行、地产、传媒类主题基金修复速度快些,2018年后消费、医药、计算机类主题基金回本快些。
3.权益投资能力强的基金公司旗下产品。以第三次大跌为例,在两个月内就能回本的基金共有189只,工银瑞信、交银施罗德、景顺长城、华安、中欧回本基金数量位列前五,这些都是在权益投资领域多次拿奖的公司。
结语
在当下市场中,情绪主导一切,稍有风吹草动,便有可能形成崩盘之势。
老娘舅在复盘时,偶尔会感慨,投资短期要看运气,长期却是认知的变现,是坚守理性和纪律所收获的回报。
在熊市清仓,确实能避免下跌的痛苦,但行情总会在怀疑和疑惑中确认,几日的错过就会错失大部分收益。在极端市场中坚守甚至加仓,确实会受到很多考验,但从历史行情来看,市场大概率会给坚守者不错的回报。正如美国著名投资者查尔斯·艾里斯所说:“闪电劈下来的时候,你最好在场”。
风险提示:基金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仅供参考,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
好了,这篇文章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另外,想要实现投资稳定盈利,建议大家可以多学习一些相关的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