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访问本站!

[港股先跌为敬,A股开盘倒计时,调整一步到位?] 港股股票多还是a股多

股票投资 2024-03-1575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仍在持续,截至1月31日下午16时18分,全国共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9745例,疑似病例15238例,死亡213例,治愈178例。

A股节后如何演绎?

1月29日开市以来,恒生指数累计下跌超5%。港股鼠年首周表现乏力,A股节后行情又将如何演绎?

(恒生指数日K线图)

综合市场人士观点看,A股下周一(2月3日)开盘大概率下跌,从当前港股和富时中国A50的表现来看,后期疫情给A股带来的最大下跌幅度是10%左右,不大可能跌破2700点。

中国证券报引述某公募基金分析师王磊(化名)的观点认为,在避险情绪驱动下,A股大概率会首先迎来一波普跌行情。但考虑到节前两融规模高企,这些资金的撤出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市场的调整可能不会一步到位。不过,这次市场反应的时间会比2003年非典时期更快,可能3月就见大底了。从市场的最大调整幅度看,上证综指在2700点会有较强的支撑,即节后上证综指的最大回撤幅度可能就在10%左右。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也表示,目前公募基金仓位偏高,节后开市利空会集中释放,估计很多股票会直接跌停。

杨德龙认为,“由于长假效应存在,2月3日正式开始交易相当于一次性释放利空,市场调整将一步到位,很多股票等跌停打开可能就是地板价了。从中长期来看,疫情不会改变慢牛长牛行情。如果市场回调幅度较大,恰恰是低吸优质股票的时机。我们只要坚持价值投资理念,做好公司的股东,就不用过度担忧短期市场波动,可以从容应对。”

机构激辩:抄底还是减仓?

虽然疫情对A股短期有扰动,但中长期机构依旧看好A股整体走势。

摩根大通策略师研究了股市对过去疫情的反应,包括2003年的SARS和2009年的猪流感暴发后指出,尽管在疫情改善之前,股市可能继续下跌,但这些事件并没有导致股市持续下跌,并且在“数周内”就带来买入机会,在全球对疫情恐慌达到顶峰后的三个月里,指数平均上涨了23%。

摩根大通报告指出从历史上看,与局部战争和恐怖事件类似,疾病恐慌都是买入机会,而不是持续抛售的原因。

国金证券李立峰表示,我们结合相关权威专家给出的对此次疫情发展的预测,当前时点可近似类比于2003年4月中下旬,短期内A股将更多的受避险情绪的影响而股价有所承压。当后续疫情出现实质性缓解(拐点出现)之际,则是A股开启反弹之时。站在当前时点,疫情对A股“春季躁动”行情仅仅是短期扰动,实质上改变不了A股运行的既有趋势和市场风格。

泓泉私募基金总经理李科杰认为,“一波行情的运行,不会受到临时性事件的根本性的影响或转变。如果市场大跌,则是买入的机会。我们的仓位比之前的高位轻,跌下来考虑加仓。”

当然也有机构人士偏谨慎。上德谷投资董事长赵立松表示,如果疫情的持续恶化的话,那么节后A股走弱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疫情有所缓解,则A股很有可能探底回升。“我觉得大的行情基本上结束了,现在就看这波调整到底是怎么一个走势。”

赵立松表示,“在节前我们降了很多仓位,现在两成不到,我们准备看节后,如果要是可能,我们把仓位加到三成到三成五,搏一个反弹,然后再等待市场的一个回调。”

港股医药概念股最高3天15倍

而个股方面,先于A股开盘的港股市场上,医药股持续大涨,中国医疗集团三天累计涨幅超1590%。

(中国医疗集团日K线图)

另外中国先锋医药涨超100%,莲和医疗、百信国际等医药股涨幅也颇为可观。

港股医疗板块遭遇爆炒,那么A股市场的医疗股又将如何表现呢?

中信建投医药团队研报指出,短期看与疫情相关的投资主线顺序为:诊断、治疗性器械及药品、药店以及互联网医疗等。

但疫情概念股的投资机会或属于偏短期的主题投资机会。

李迅雷:新型肺炎“概念股”的估值偏差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就表示,通过互联网检索,选取了“非典”期间关注度较高的16只概念股,从它们在非典期间(2002年12月16日到2003年6月底)的最大涨幅来看,大多数的最大涨幅都明显超过上证综指和医药生物指数同期的最大涨幅,可见当时疫情引起的股价反应是很明显的。

但如果从2002年12月16日到2003年底期间,非典概念股的平均涨跌幅相对上证综指和医药生物指数都没有超额涨幅,而且明显跑输上证综指。

(图片来源:中泰证券)

李迅雷表示,用16只非典概念股构成等权指数,其走势仅在2003年3月到4月期间(疫情快速扩散期)短暂的大幅超越上证综指和医药生物指数,随后便明显回落,回吐之前的涨幅。可见,疫情对股价的影响是基于情绪的短暂且过度的反应。

(图片来源:中泰证券)

科技股:仍被看好

而除了医药股,今年作为市场主线之一的科技股也仍被机构看好。

天风证券首席徐彪表示,借鉴“非典”时市场表现,疫情对市场的冲击可能是阶段性的,且不改变市场的板块风格。疫情升级时,抗跌行业可能为前期强势行业(科技股)及医药。行情转折点可能发生在疫情开始缓和时,这时可阶段性布局超跌反弹。但疫情结束后,市场大概率仍遵循原来的景气主线,即科技股行情。

徐彪指出,科技产业趋势是2020年最重要的主线,具体的配置行业,除了消费电子外,还包括:【新能源车】、【PCB】、【光伏】、【面板】、【传媒】等。

(图片来源:天风证券)

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Copyright © 2024 第三财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19220号     技术合作:544727057